小墨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種方式是對基層有極高的管控能力,比如秦國,秦可以滅六國,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以將資源全部集中起來,如何做到的呢?公平嘛,秦國對士、農、工都設定了一套從上到下的官職進行管理,不論出身,只要按照規定立功,就可以獲得晉升,比如工匠,秦在中央設少府,在郡、縣由行政一把手監管,具體由郡、縣的工師負責管理,縣、郡、中央每年都要對製作的農具和兵器進行評比,如果被評為下等,就要受罰,如果連續三年被評為下等,就要受重罰。
商鞅變法後,秦國分二十等爵,從公士、上造一直到關內侯、徹侯,不同的爵位,薪酬待遇都不一樣,對應不同面積的田地、房子、僕人等等,士兵可以靠殺敵獲得功勳,比如秦法規定:斬一首者爵一級,士兵為了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就會拼命殺敵,農夫也可以靠勤勞耕地、告發不法之徒、抓捕通緝犯獲得爵位,雖然艱難,但總有一條出路嘛。
為了徹底控制農村,秦政府在每個村都設立了辦事機構,有三個基層辦事員,分別為里長(村長)、裡監門(民兵連長之類)、田典(負責農業),每幾個村子還設立亭(派出所兼郵局、公務旅館等),劉邦當年就是秦朝的亭長。
為了保證社會穩定,防止產生流民,秦國為每個國民製作了身份證——“驗”,由巴掌大的楊木製成的牌子,上面標註者持有人的姓名、籍貫、爵位甚至身高,如果想出遠門,必須由籍貫所在地村長(里正)、派出所長(亭長)開證明,在秦國這玩意叫“傳”,有了“驗”和“傳”,你才能夠透過沿途基層派出所的不斷盤查,也才能夠在沿途旅店中住宿,如果哪個旅店店主敢收留沒有身份證和介紹信的人入住,那麼這個旅店店主就算幹到頭了。
在這種管理體制下,所有人都被嚴格管制,除了秦王,沒有人有特權,想往上爬只能靠立功,沒人可以例外,即使你是王孫貴族也是一樣,所以商鞅搞變法,的確強大了秦國,可是也得罪了整個秦國的貴族,落得個被車裂的下場。
為了防止結黨營私,秦國規定,所有地方一把手都是有任期的,任期一到,立馬異地調動,在調動的時候,只能孤身一人前往,不允許帶走任何下屬,大家多思索一下,就會懂得很多事情。
秦國是以法治國,雖然嚴酷,但一切都是按照規矩辦事,正是因為一切都有規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在制度的激勵作用下,保證所有人都能勁往一處使,最大程度發揮了秦國的國力。
當然,實行這麼一套管理模式,需要一個絕對強勢和強大的中央才可以做的到,大家細品。
戰國時期的六國,就是另外一番管理模式了,政府只能管到城裡,出了城是誰的地盤呢?主要就是那些功勳貴族的封地,也就是大地主,蔣介石稱呼這些人為鄉紳,這些人為了管理廣大的封地,需要建立龐大的管理團隊,戰國時代叫門客,三教九流什麼玩意都有,幫著主人維持秩序,欺負基層的老百姓,民國叫護院,老百姓叫他們狗腿子。
由於六國政府沒有能力將行政機構深入到村裡,所以對村裡的情況基本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知道,這裡又要把印度抬出來了,莫迪老仙治下的印度也就是這種模式,印度每個邦對村裡的情況也是完全不掌握的,或者說掌握不了,村裡的大地主憑啥把實際情況告訴你?給政府申報田地和人口資料時,必然縮水,這樣政府在徵糧、徵兵時,必然受到地方豪強勢力的阻擾,無法集中全部國力。
在秦國這種全國一盤棋的管理模式下,所有資源都掌握在國家手裡,造反的風險是很大的,國家可以調集全國其他所有地方的資源,迅速滅了你,除非全國各地同時造反。
但在六國這種管理模式下,村裡的大地主其實並不太關心城裡面誰說了算,不管城裡誰說了算,村裡還是他說了算,如果城裡新來的話事人,想把管理許可權深入村裡,就要建立秦國那樣的管理制度,如果想建立這樣的管理制度,那就是和全國村裡的地主作對,想想商鞅的下場,大家應該知道該怎麼做了。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能把管理能力深入基層的時候不多,秦國商鞅變法後算是,1949年以後肯定是了。
所以能管基層的時期不是常態,常態是管不了基層,基層是地主狗腿子的天下,窮人只能被往死裡欺負。
民國基本繼承了清朝的管理體系,辛亥革命只是把大清皇帝給革沒了,各省的軍頭藉著辛亥革命的春風,紛紛宣佈獨立,成為地方上的老大,村裡的地主依然是地主,各地的軍頭看上去高高在上,但為了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