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此時孫名氣太小,沒有號召力,鼎力支援他的只有在香港的那幾個好兄弟,前面說了,孫的兄弟中有一個叫鄭仕良的,這位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廣州黑社會三合會的龍頭大哥,看見兄弟孫中山的志向如此遠大,欽佩不已,大力支援,大量三合會的小弟加入“興中會”,自從革命和幫會產生了聯絡,幫會就有了一個特殊的稱呼——會黨!
,!
現在有很多人非議“驅除韃虜”,覺得孫很蠢,提這個口號不是煽動民族分裂嗎?把滿洲人趕到東北去了,那東北還要不要了?東北的把兄弟蒙古還要不要了?新疆呢?青海呢?西藏呢?
其實吧,有這種想法的人都不太懂鬥爭的藝術,鬥爭從來都是拉一派打一派,孫當時勢單力薄,必須團結國內最大的山頭,才有可能打擊滿洲人這個小山頭,大清國內最大的山頭是什麼?漢人知識分子和士大夫嘛,提出驅除韃虜,就是向漢人士大夫示好,表示俺只是要對付滿洲人,和你們無關,至少可以爭取漢人士大夫的中立,在當時,這個口號絕對是沒有問題的,至於把滿洲人打敗以後,東北怎麼辦?以後的事情以後說,口號嘛,根據情況再變嘛,後來某知名圖書管理員說,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就是這個意思。
大家可能以為革命的日子刀光劍影,十分驚險和刺激,其實吧,刀光劍影是偶爾有的,孫的這段革命生涯非常枯燥和單調,主要任務只有一個——搞錢!孫到處演講,到處化緣,籌集經費,然後搞暴動,十分衝動,由於經費主要來自於募捐,金額十分有限,經常只能支撐幾十個人發動起義,反覆失敗反覆來,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
第一次起義,好兄弟陸皓東犧牲,第二次起義,好兄弟鄭仕良犧牲,第十次,黃花崗起義,同盟會骨幹幾乎全軍覆沒,讓孫中山痛徹心扉,尤其是富二代林覺民的遺書“與妻書”,至今依然是兩岸的教材,其中“吾做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陰間一鬼”,今天讓人讀來也不禁淚流滿面。
但這些打擊從來沒能徹底擊倒孫中山,反而令他鬥志更加旺盛,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一次又一次的站在清政府面前,成為大清頭號通緝犯之一,另外一個叫康有為,這傢伙在戊戌變法失敗以後逃到海外,天天在小報上編排慈禧,說慈禧只是咸豐的一個小妾,還編造慈禧的各種桃色新聞,十分猥瑣和下流,讓老太太恨的咬牙切齒,天天在紫禁城裡面唸叨要抓住他倆給活剮了。
在這裡多說幾句同盟會,書上說這是一個革命組織,孫是總理,看到革命和總理這幾個字,大家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莊嚴肅穆、緊張、紀律之類的詞彙,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把它想象成菜市場比較合適,同盟會是個非常鬆散的組織,大家只是由於共同的想法聚集在一起,就和你們院裡老太太的太極拳隊一樣,來去自由,加入隨意,退出去更隨意,連招呼都不用打,壓根就談不上什麼組織性。
孫雖然是總理,黃興是二把手,其實他們對會員的約束力非常低下,原因也很簡單——沒有穩定的經費來源,革命家也要吃飯的,就拿公司的社畜們來說,假如公司一個月不發工資,看看會發生什麼後果?估計早就做鳥獸散了,作為領導心裡要有數,大家尊敬的不是你,而是你發工資的權力。
由於都是反政府的刺頭,可以想象大家都比較衝動,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大吵大鬧,比如章太炎就看孫不順眼,經常指著孫的鼻子大罵,孫的個子不高,脾氣更火爆,被人罵了一定要罵回來,兩個人經常對罵,聲調一個比一個高,拍桌子掀凳子是經常有的事情,
在同盟會這個菜市場裡,有很多組織,也有很多個體戶,他們共同的目的是反清,開始大家都是本著孫的名氣來的,就和談戀愛一樣,開始還能和睦相處,時間長了以後,就開始有了不同的想法,比如有來自湖北的小夥伴覺得很疑惑,為啥總是把希望寄託在黑社會身上呢?大家的目的就是要造反,論造反誰的實力最強?肯定是軍隊嘛,既然如此,那就直接到軍隊裡面宣傳革命,只要把軍隊策反了,推翻滿清不是易如反掌?
孫聽到這個想法後,驚的下巴都差點掉地上了,就好像聽到大家都覺得錢難掙,但是銀行錢多,可以去銀行拿一樣,如果革命這麼容易,那大家還費這麼大勁幹什麼?不由感嘆,年輕就是好,真是敢瞎想,也不好打擊年輕人的積極性,聽完後笑而不語,讓你自己去體會。
領導的態度明顯不支援,那就自己幹吧,在湖北成立了兩個秘密組織,一個叫“共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