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魯國簡介 (第1/1頁)
陳七文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魯國,姬姓,魯氏,侯爵。
周文王姬昌,眾多的兒子中,以發、旦最賢。
發就是周武王姬發,旦就是周公旦。
周武王死後,太子誦即位,史稱周成王。
而當時周成王年幼,尚在襁褓。
周公旦擔心天下諸侯叛亂,於是攝行君權。
由於周公旦在京城鎬京(陝西西安長安區。豐京和鎬京一起並稱‘豐鎬’)輔佐天子,不能前往自己的封地就國(回到自己封地作諸侯)。於是就讓自己的嫡長子伯禽到封地魯國擔任國君,以為屏障,防禦東方徐戎、淮戎等蠻夷。
伯禽沿用周公初封地“魯”的稱號,建立魯國。
都城在曲阜。
魯國疆域主要在今山東魯南、魯中地區。
伯禽實際上就是魯國的第一任君主。
周公旦攝行君權多年,營造雒(luo)邑,並遷都雒邑,是為成周。
雒邑,即洛邑,後即為洛陽。為西周周成王時修建並賜名。《史記.周本紀》“平王東遷與雒邑,闢戎寇。”
魯桓公、魯莊公、魯僖公時期是魯國最為強盛的時期,一度與齊國爭奪東方的霸主,魯僖公曾領導諸侯抗衡過楚成王與晉文公。
直到戰國初期,仍有數個諸侯國向魯國進貢。
魯頃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5年,魯國被楚考烈王所滅,遷魯頃公於下邑(安徽碭山縣城東),封魯君於莒(山東莒縣)。
六年後,公元前249年,魯頃公死於柯地(山東東阿),魯國絕嗣。
在周代的眾多諸侯國中,魯國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故“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
魯國成為典型周禮的儲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
魯國的千古名人:孔子、曾子、魯班。
魯國興亡時期: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55年。
西周春秋時期,公元前729年,魯國的第十五位國君魯桓公即位。
魯桓公,公元前729年-公元前694年在位,姬姓,名允,亦稱軌。是魯惠公嫡長子、魯隱公之弟。魯桓公娶齊襄公的妹妹文姜為夫人,與文姜生嫡長子魯莊公、次子公子友(季友)。有庶長子慶父、公子牙(叔牙)。
魯莊公,公元前693年-公元前662年在位,姬姓,名同。歷史事件:乾時之戰,長勺之戰(曹劌論戰),柯地會盟。
魯莊公有三位兄弟:慶父、叔牙、季友,他們的後代在魯國政壇世代承襲執政之位,勢力逐漸大過國君,控制魯國,被稱作“三桓”(即三支為魯桓公後代的家族)。
慶父、叔牙、季友的後代分別是孟氏、叔孫氏、季氏,合稱“三桓”。
而孟孫、叔孫、季孫不能稱為“氏”,“孫”為尊稱,對於孟氏和季氏而言,“孟孫某”、“季孫某”僅限於宗主的稱謂,宗族其他成員只能稱“孟某”、“季某”。考據自《左傳》。
而叔孫氏情況特殊,起先為叔氏,後來叔氏改為叔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