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敵我態勢,亡命滇西 (第2/2頁)
孤不是玄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兵入關時,兵力有583牛錄,17萬人左右,扣除留守兵力,入關八旗兵的數量,大約15萬。
滿清八旗,分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
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正黃旗、鑲黃旗是上兩旗,旗主是努爾哈赤、皇太極,其他旗主,都是努爾哈赤的子孫,每一任旗主,都是由上一任旗主的兒子繼承。
多爾袞時期,順治皇帝是正黃旗、鑲黃旗旗主,多爾袞是正白旗旗主,同時兼任鑲白旗旗主。
多爾袞死了後,順治親政,為了加強皇權統治,奪走多爾袞親領的正白旗,這樣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列為上三旗,順治親領上三旗,此舉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
滿清八旗,每旗包括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每旗旗主1名,都統(固山額真)3名,分別統領滿旗、蒙旗、漢旗,同時設3名副都統(梅勒額真)。
都統(固山額真)下轄5名參領(甲喇章京),參領下轄5名佐領(牛錄額真),每個佐領(牛錄)兵300人。
正常情況下,都統下轄兵力約7500人,每旗旗主,下面滿蒙漢3個都統,每旗兵力就是人,滿編總計約18萬人。
順治十七年,八旗滿清官改漢名,固山額真改都統,甲喇章京改參領,牛錄額真改佐領。
滿清入關時,八旗每一旗,有滿洲大兵約7500人,滿清女真總數6萬人,其他12萬,由蒙古人、漢人組成。
順治五年(1648年),滿洲八旗,男丁數是5.5萬人,蒙古八旗,男丁數是3萬人,漢軍八旗,男丁數是4.6萬人,包衣漢人,男丁數是21.6萬人,合計35萬人左右。
順治十四年(1657年),滿洲八旗,男丁數是4.9萬人,蒙古八旗,男丁數是2.6萬人,漢軍八旗,男丁數是7.9萬人,包衣漢人,男丁數是23.7萬人,合計39萬人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清朝滿洲八旗、蒙古八旗,無論是數量、質量,都在嚴重下降,漢八旗、包衣奴才,不斷增加,清朝八旗漢人,比例也不斷增加。
滿清初期時,八旗總兵力18萬,等於18萬個編制,嚴進寬出。
八旗兵,待遇非常好,月餉銀五六兩,還有行軍餉(類似出征餉、出差補貼啥的),在當時的國內,就是人上人,福利太好,沒有女真滿人願意放棄,死一個替一個,滿編滿員,滿人不夠,漢人來湊。
滿清順治時期,八旗兵力不變,18萬左右,綠營30-40多萬(收編的明朝軍隊),全國總兵力50-60萬。
永曆十二年,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
滿清10萬大軍,兵分三路,試探性的進攻,南明永曆政權,北路的吳三桂、李國翰,南路的卓布泰,中路的洪承疇。
三路清軍的主力軍隊,大部分都是漢八旗、綠營,很快,三路清軍,突破湖南、四川、廣西后,會師貴州。
三路清軍,半年時間不到,勢如破竹、摧枯拉朽,擊垮、打穿永曆政權。
眼看著,永曆政權,不堪一擊,崩盤在即,滿清朝廷,開始搶奪功勞。
信郡王多尼(23歲),封安遠靖寇大將軍,統帥平郡王羅可鐸(19歲)、貝勒尚善(38歲)、杜蘭、固山額真伊爾德、阿爾津、巴思漢、卓羅等,大批滿蒙權貴將領,八旗兵南下,以便節制三路清軍,既可以監督漢八旗、綠營,又能奪取首功。
滿清4路大軍,十幾萬兵馬,會師貴陽。
隨後,信郡王多尼,平西王吳三桂,徵南將軍卓布泰,又是兵分三路,攻雲南。
晉王李定國,帶著南明最後的精銳,進入貴州西部,迎戰滿清大軍,雙方爆發會戰,晉王大敗而回。
永曆小朝廷,在朱由榔的帶領下,帶上家眷、文武大臣,開始亡命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