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日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說高歡經過幾年的勵精圖治,訓練軍兵,屯兵儲糧,消滅宇文泰這個心腹大患一直縈繞心頭。他再次向西魏發動戰爭,首要目的是想要拔除阻擋東魏大軍進攻的玉壁城。
玉壁城是北朝時期西魏抵禦東魏的軍事前沿重鎮,由河東行臺王思政上表始建於西魏大統四年(公元538年),“城周八里,四面並臨深谷”,遺址在稷山縣城西南六公里的柳溝坡上(今稷山太陽鄉白家莊一帶。)
玉壁位於峨嵋垣北緣的臺地,地處暖帶,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盛產糧麻,一向是民給軍需之理想所在地。
同時,玉壁城北臨汾河,西界黃河,東、南為涑水河所環繞,形勢突兀,位置險要,進可長驅突擊,退可守險無虞,是西魏抵禦東魏的軍事前沿重鎮,是西魏保關中、攻幷州、滅東魏的橋頭堡,也是西魏插進東魏統治區的一把利刃。
對這個西魏的軍事要塞,東魏高歡如鯁骨在喉,決定要拔掉這顆阻礙東魏向西擴張的釘子。公元542年和546年,東魏高歡大軍兩次從玉壁城進犯西魏,挑起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玉壁大戰。
東西兩魏玉壁之戰,是先後分兩次進行的,都是由東魏發起攻擊,進軍西魏的要塞玉壁引起的。東魏軍皆由大丞相高歡親自統率;西魏軍首次由東道行臺王思政為主將,首次玉壁之戰發生於公元542年初冬。
那一年,高歡由晉陽麾軍沿汾河谷道南下,至絳州(今山西新絳)折西,軍勢浩大,號稱“連營四十里”。
當時,西魏宇文泰派出大將王思政來堅守玉壁城,不知道讀者們還是否記得王思政這名大將?他就是邙山大戰中巧用“空城計”嚇走東魏大軍,為西魏儲存了弘農糧倉城的著名將領。
高歡兵臨城下,因為他也知道王思政不容易對付,所以一開始就對他軟硬兼施,先是以授幷州刺史為利誘來勸降
誰料王思政說:“本將曾起誓言效忠於宇文大王,豈會因為高官厚祿就叛國投降?本將堅拒不受,爾等死心吧!”
高歡見無法勸降王思政,於是下令圍攻玉壁城。大軍連續攻打了九天,還是無法攻克,彼時恰逢天降大雪,高歡的大軍在城外野戰,士卒們又飢又凍,死傷慘重,高歡有見及此,只好無奈撤軍。
高歡因為覺得自己的年紀漸長,心急著要拿下西魏邊關重鎮,因心急選擇了在冬季發兵,時機的選擇出錯,這次高歡選擇在冬天進軍,本就不利自己的軍隊,錯在天時不利,以致兵敗而回。
公元546年,東魏大丞相高歡率領十萬大軍,再次向西魏前沿陣地玉壁城挺進,想攻下玉壁後,再直搗西魏都城長安,一舉消滅西魏。
西魏宇文泰接到高歡再次舉兵來犯的訊息後,就與眾將領商量該派誰去鎮守玉壁城的問題。上回王思政守住了城池,宇文泰因為他守城立下了戰功,將王思政調往荊州任刺史。
當宇文泰問到應該派誰去鎮守玉壁城時,眾人都你看我,我看你,因為大家都知道,此次,高歡是領十萬大軍壓境,兵力強大,一個小小的玉壁城如何能守得住?
就在大家都籌躕不語時,王思政就說:“大王,末將舉薦一人,此人定能守住玉壁。”
“哦,王將軍不妨說說,到底是誰有如此大的能耐?”宇文泰心裡也很想知道。
“回大王,此人姓韋名寬字孝寬,現在時任晉州刺史,他素與獨孤將軍親厚,精於兵道,用他作玉壁守將最恰當不過。”
“噢,本王想起來了,確實是立過不少軍功的,在穎川戰鬥中,韋將軍還大破東魏的任祥、堯雄。然則,守玉壁任務艱鉅,何以見得他能勝任呢?”
“大王,韋將軍的用兵之道詭異行詐,一般人難以企望,用他來對付高歡,定能克敵制勝。”
“好,本王就聽王將軍的提議,封韋孝寬為幷州刺史,同時作為玉壁城守將。”
關於東西兩魏的玉壁戰役,清代學者吳乘權《綱鑑易知錄》有記載,另外,此次戰役在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誌》、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都有較詳實的記載。
高歡吸取了上一次攻打玉壁城時,因天氣寒冷導致兵敗的教訓,選在了秋天的十月初起兵,因此第二次玉壁之戰發生於東魏武定四年(546年)十月。
當時年過五旬的大丞相高歡,又再次率大軍十萬圍攻西魏位於汾河下游的重要據點玉壁(今山西稷山縣)。
當年,高歡率領崤山以東的全部兵馬討伐西魏,日夜不停地進攻玉壁,西魏幷州刺史韋孝寬隨機應變地抵抗東魏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