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酒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個徐雪筠還真沒關注過,把報紙合上查了查:“有倒是有一家。”

她警惕的看著劉徹:“你要幹嘛?”

不會又要去觀摩吧。

這可不行,她當時答應了老師,要好好帶他們去體驗一下藝術展覽以及風土人情的。

跑去造紙廠算怎麼回事。

但劉徹這個想法一出來立刻得到了應和。

古代的紙貴,哪怕在家纏萬貫的人看來,也永遠有更貴的紙。

並且不光是紙,在沒有印刷術出現的時候,人們想要獲取一本書籍,除了購買之外便是自己抄寫。

‘洛陽紙貴’。

說的便是西晉的泰康年間,洛陽有一個才子叫左思,他用了整整十年寫了一部《三都賦》,大受追捧,人們爭相傳抄,因為抄寫《三都賦》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一時之間京城洛陽的紙張供應不求,導致全城的紙價大幅度的上漲。

這足以見識到在沒有印刷術出現的時候,人們想要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除了購買,基本上還是使用手抄的方法,或者是請人代抄,有的時候沒有門路,接觸不到原版,有錢也看不到書。

但是在印刷術出現之後,書籍的獲取就變得容易了嗎?

其實也不然,這個容易,只是相對來說的。

獲取書籍最為艱苦的自然就是商周時期,在那個時候,書籍是被當作國寶來對待的,《左傳·定公四年》中編輯在分發給諸侯的賞賜中就有書籍,那個時候的書籍也不是紙質的,而是其他的材料,所以人們想獲取知識,大多還是依靠口耳相傳,也就是依靠上一輩人的經驗,傳遞給下一輩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因為在古代知識的獲取的確非常困難,一個老人身上的經驗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是很豐富,很值得學習的。

在兩漢時期,出現了藏書家這一職業,就是專門收藏書籍的人,和後世的藏寶家類似,也足以見得在兩漢時期書籍的珍貴。

劉徹對書籍一直都很看重,事實上歷史上的他設定了專門的國家藏書機構,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來收集書籍,也是在漢朝才出現了書肆,即書店。

可書店出現並不面對所有人,他雖然沒有設定門檻,但金錢已經是天然的門檻了。

《後漢書·王充傳》中寫道,‘家貧無書,常遊洛陽書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意思也就是他窮困的時候看不起書,就經常在洛陽的書店裡面看書,努力背下來,也就是蹭書學習知識。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可這只是讓書籍的圈子稍微擴大了一點,該買不起的人還是買不起。

上述所說人們想要獲取一本自己的書籍,大多還是使用謄抄的方式,便出現了專門替人抄書的職業‘傭書’。

李世民見劉徹他們在聊有關書籍的事情,也不由的感慨。

相比較後世幾乎人人都能上得起學,看得起書的狀況,他們的書籍還是太貴了。

因為書籍的價格總是被喊得過高,所以李世民曾經親自規範過書籍的價格,‘三管所少書,有進納者,全給千錢’,也就是說一卷書是一千錢。

普通的梗米一斗才四錢到十錢,一斗是十二點五斤,也就是說一卷書可以買大約快兩千斤的米。

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是在後世的人遠遠無法想象的,可以說當時的書籍是當之無愧的奢侈品。

哪怕直到唐朝中後期,因為造紙術的普及,紙張的價格暴跌,只有唐初的十分之一,但依舊也很昂貴。

宋朝文士之風盛行,不僅是因為其重文輕武,也因為造紙術的普及以及雕版印刷術的普遍應用,能夠讓書籍勉強成為普通人攢一攢能夠購買得起的奢侈品。

所以現在瞧著天幕上的幾人要去看造紙術了,不少人的眼睛都瞪得唰亮。

這跟天上下銀子下金子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此時眾人都緊緊的盯著徐雪筠,內心不斷的期盼著她能夠快點同意他們想要去參觀造紙廠的請求。

看風景什麼時候不能看,怎麼,後世的山和他們現在的山還能有什麼不同嗎,他們的水還沒他們的清呢。

他們在自己的朝代天天看山看水,除了這也沒什麼能看的了,早就看膩了。

造紙廠才是最最要緊的啊!

徐雪筠撓了撓腦袋,陷入了糾結之中。

“那老師之後問起來的時候你們要幫我瞞著,可千萬不能

科幻靈異推薦閱讀 More+
開局一座小區,建造鬼怪樂園

開局一座小區,建造鬼怪樂園

我是大菜鳥
科幻 連載 3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