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霜戀舞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興散學後,回到書房,看著書桌上堆積的扎子,就頭大如牛。
花了一個多時辰,把當天的扎子看完,趙興伸了個懶腰。
“殿下,晚膳已經好了,先用膳吧。”三水提醒道。
“嗯,孤確實有些餓了,你讓人把晚膳送書房來吧,孤就在這吃。”趙興說道。
“是。”三水應了一聲,吩咐了下去。
不一會,晚膳被送了過來,趙興用了晚飯後,去花園散了一會步,回到書房繼續看起了扎子。
最開始趙興看扎子的時候,以為這些扎子裡說的都是一些國家大事。
後面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地方官員有很大的自主權的,多數事情幾乎不需要上奏。
而需要上報中樞處理的事情,許多各部門直接就處理了。
真正需要上報給皇帝的其實沒有那麼多。
很多人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皇帝每天需要看的奏章不多?
其實不然,按照規矩,地方官員不管有事沒事,定期都需要上一個扎子。
扎子的內容是向皇帝陳述地方的情況。
最開始趙興看的很認真,以為透過這種方式能夠了解地方的情況。
但是仔細看了一些後,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那些地方官員的扎子,基本都在吹噓地方上風調雨順,百姓怎麼怎麼安居樂業。
要是光看這些,大宋天下絕對說是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然而可能麼?
因此後面他看扎子先粗略看看,對於這種陳述扎子,直接丟一邊不看了。
趙興隨手拿起一個扎子,展開一看,是去年十月初的。
內容好像是官員下鄉巡視,看到這裡,趙興就沒興趣了,剛準備合上丟到一邊,眼睛餘光看到了兩個字,連忙仔細看了起來。
這份扎子竟然是盛紘寫的,當然了,他之所以細看,並不是因為扎子是盛紘所寫,而是上面的內容。
扎子中寫著,揚州下轄的幾個縣,在入秋後幾乎沒怎麼下雨,縣令下鄉巡查,發現鄉間土地裡蝗蟲遺子有點多,認為來年有蝗災之患,奏請在揚州實施以蝗易糧。
水災、旱災和蝗災是古代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這三種自然災害,在古代發生頻繁,而且能影響到糧食產量。
民以食為天,更別說在糧食產量低下的古代了。
因此防範水災、旱災和蝗災便成為了歷朝歷代一直在做的事情。
古人也有這自己獨特的智慧,長久受到蝗災的襲擾,慢慢的摸索出一套防範蝗災的辦法。
宋朝時期,人們意識到鳥類、蛙、蟋蟀、蛾甚至寄生小蟲等都能吃蝗蟲,因此頒佈“禁捕蛙令”來保護這些天敵。
人們還發現蝗蟲不喜歡接近麻類以及各種豆類植物,因此有意識地多種植這類作物以對付蝗蟲。
古人也知道夏秋兩季是蝗蟲產卵的季節,古代雖然沒有後世科技發達,弄不清蝗蟲產卵所需要的環境。
但是古人根據每次蝗災發生的情況,也能摸索出大致的情況。
每次蝗災發生,都是夏秋之季少雨,甚至乾旱。
因此朝廷有規定,一旦出現夏秋少雨的情況,官員就要下鄉巡查,若是土地裡蝗蟲遺子(蟲卵)較多,就需要上報朝廷。
朝廷會透過以蝗易糧的辦法,鼓勵百姓去挖蝗蟲卵,和官府換取錢糧,來遏制蝗災的發生。
然而對於這份扎子,尚書檯的批覆是揚州附近的州縣並沒有上報這種現象,只是個例,成不了氣候,不必在意。
父皇批閱後,只寫了一個閱。
這種批覆就是說他看過了,贊同相公們的決斷。
趙興翻找了一下揚州周邊州府在這個時間前後送上來的扎子,果然這些扎子都沒有提過。
若是光從這些扎子來判斷,確實像是個例。
但他可是穿越者,趙興記得清清楚楚,盛紘剛入京參加早朝的時候,早朝上確實提到了江南數州有發生蝗災的跡象。
“這些人真是該殺!”趙興心裡十分惱怒。
揚州上報了,附近的州府卻沒上報,顯然是那些官員根本沒有按照朝廷的要求下鄉巡視。
甚至有可能那些官員已經察覺了,卻沒有上報。
因為當時正是三年大考的時候,一旦證實有蝗災之患,這些區域的官員不可能有所調動。
因為他們對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