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刻,坐在檻車中的劉長,對著身邊的侍從嘆息道:“世人皆言我勇猛無比,可如今看來,我不過是個無知無畏之人罷了。我自幼受到過分的寵溺,以至於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下如此多的過錯,最終落得如此下場。”
說完這番話,劉長開始絕食,最終餓死在了檻車上。
負責押送的人員不敢擅自開啟車封,一直到雍郡,當地官員開啟車封,發現劉長已經絕食身亡,並將此事上報給了劉恆。
得知這個訊息後,劉恆悲痛萬分。
此時,袁盎又向劉恆建言:“陛下,若想洗脫殺弟的惡名,可以斬殺丞相張蒼和御史大夫馮敬來表明心意。”
皇帝有罪,自古都由臣子擔當;臣子有罪,再由比他的官階更低的人擔當。
由上往下,以此類推,最後斬了檻車經過處的沿途官吏,棄屍鬧市。罪名是:沿途沒給劉長吃好喝好,致使皇子喪身,按理當斬。
劉恆以王侯之禮厚葬劉長,安排三十戶人守冢。
為了洗脫殺弟惡名,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劉恆封劉長的四個兒子為侯。
雖然劉恆斬殺官吏,封賞劉長之子,民間還是說他殺了自己的弟弟。
民間流傳一首歌謠: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這首歌謠如同一把鋒利的劍,深深刺痛了劉恆的心。
他原本以為透過一系列措施可以平息輿論,但沒想到歌謠卻將他推向了風口浪尖。
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意識到自己在處理與劉長的關係時犯下了大錯。
劉恆決定親自出馬,試圖挽回民心。他派遣使者到民間,向百姓解釋事情的真相,並承諾會更加關心民生,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並非無情無義之人。
然而,這些努力並沒有完全消除人們對他的質疑和不滿。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恆逐漸明白,要想真正贏得民心,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實踐。
他開始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投入,減輕農民負擔,改善民生。同時,他也加強了對官員的管理,嚴懲貪汙腐敗現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儘管劉恆最終未能完全擺脫殺弟的惡名,但他透過積極的行動,逐漸贏得了部分民眾的認可。
他的統治也因此得以延續,為漢朝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那首歌謠,則成為了歷史的見證,提醒著後人要珍惜親情,避免重蹈覆轍。
劉恆聽完後感到非常難受和失落。
他表示自己理解歷史上堯、舜、周公等偉大人物也曾有過殘忍對待親人的行為,但他們依然被世人尊稱為聖賢。
然而,當輪到自己時,因為一時疏忽導致劉長絕食身亡,卻遭到天下人的指責和批評。
劉恆覺得自己的處境很不公平,他認為人們應該看到他的其他成就和貢獻,而不僅僅抓住這一個錯誤不放。
為了擺脫這種困境並洗清自己的罪名,劉恆決定採取行動。
他將城陽王劉喜調往淮南地區管理,並追封劉長為厲王。
這樣做既是對劉長的一種補償,也是向外界展示他對這件事情的重視和反思。
透過這些舉措,劉恆希望能夠平息外界的爭議,重新樹立起自己的形象。
同時,他也希望藉此機會提醒人們,不能僅僅以一件事情來評判一個人的全部。
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人都會犯錯,但關鍵在於如何面對和糾正這些錯誤,以及如何從中吸取教訓。
……
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牧家的祠堂終於竣工。
這座建築不僅是一座普通的家族祠堂,更是一項令人矚目的工程成就。
它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為這座祠堂將成為牧家歷史的見證,也是他們傳承家族文化的重要場所。
這天清晨,瀋陽城內的各級官員紛紛接到邀請,前來參觀這座宏偉的祠堂。
他們對這座建築充滿期待,希望能看到牧家的實力和底蘊。
當他們踏入祠堂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們驚歎不已。
這座建築高大而莊嚴,裝飾華麗且細緻入微。每一處細節都展現出牧家的尊貴與榮耀,讓人不禁感嘆其奢華程度。
眾人在祠堂內轉了一圈後,紛紛表示讚賞。他們認為這座祠堂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一種藝術的表達。
它體現了一個字——\"貴\",這種尊貴感貫穿於整個建築的設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