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爛了,成本太高了。
農民赤腳是成本最低的,實際上現代邊遠地區的老人耕田,應該還多少帶有這習慣。
直到田裡面不知道為什麼出現了圖釘、釘子、碎鐵皮、玻璃渣,才慢慢改上穿膠皮雨鞋。
然後就是開墾的主要目的是要根除雜草。
不要理所當然的想著放一把火,把這些雜草都給燒了。
《水滸傳》風雪山神廟裡面的草料場,裡面堆滿的草料與秸稈,這可是百姓們辛辛苦苦收集起來上繳給朝廷抵稅的。
更不要說這火勢大一點,如果點燃了山火,那更等於絕了靠山吃山的村子的活路。
所以刀耕火種這樣的方式才會被慢慢淘汰掉,因為這種方法對資源利用率太低了,除非打戰,否則沒人會去燒山的。
所以想要開荒,就只能一鋤頭一鋤頭慢慢的開墾出能耕種的田畝出來。
現在有開荒經驗的百姓打頭主要負責斬草,接著讓學前班的學員進行除根,再讓進入正式班級學員進行耙地,把各種的根莖秸稈什麼的收攏起來,或是當做柴燒,或是拿來餵養。
開荒過程中,這些可都是一筆不菲的資源。
不過,農業學府的開荒時間也就春天跟秋天兩季,等到他們相繼經歷開荒過程中的除根、耙地和割草,甚至還有整土,田方,尋水這些流程,讓他們切身體會到整個開荒不容易。
以後他們種植起普通田地時,才能真正感覺珍惜。
在這過程中,因為都是力氣活,那是相當消耗體力的,營養一定要跟上,否則為開荒死的人可不少。
還好鴨場已經建設了起來,雞場也慢慢跟上,所以三天兩頭有個鴨蛋,一週加碗有肉的老鴨湯,保證讓他們能夠吃飽吃好,這樣才不會讓他們還在長身體時被累垮了。
當然,從學前班到正式班級第一期,讓他們體會到開荒的不容易,李泰準備用兩年時間去慢慢打磨他們。
而不像是那些世家讀書出來的,嘴上一直說百姓農耕不容易,但他們卻從沒想到百姓過得生活比他們想象的要更加的艱苦。
但李泰可不是真把他們當做開荒的農民去養。
到了第三年,李泰會交給他們如何用科學的方法去記錄種植的狀況,怎麼樣嘗試不同植物的嫁接,如何培養出更加優秀的農作物,以及尋找到一種農作物,將種植它的辦法詳細的寫成一份論文。
畢竟,李泰不指望他們能成為農業上的大拿,但他們只要能成為農業上的硬才就足夠了。
等到他們四五年時間畢業後,不論到了哪片土地上,他們都能幫助當地農民改良作物,種出更茂盛的作物來。
若如此,那自己也算不負自己建立這一座農業學府的目的。
還是那一句話,農業的事急不來,真正想看到成果,少說也需要四年播種,四年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