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別的不說,單單處理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執行力,甚至沈憶宸感覺應天府某些衛所的兵役,都不如他們,完全不符合農民軍“烏合之眾”的刻板印象。
這時沈憶宸突然想起來,明朝後期那支橫掃倭寇,百戰百勝的戚家軍,就是從義烏、處州、台州等地招募礦工為骨幹組建而成的。
其中處州,就是葉宗留的家鄉!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群礦工就是大名鼎鼎戚家軍的前身,也稱得上是明朝最好的兵源之一。
事情處理完畢之後,雀船繼續揚帆起航,葉宗留幾人依然留在了雀船上,開始與沈憶宸訴說起關於卞和的事情。
卞和同樣來自於處州的礦工家庭,從小就天資聰慧讀書很厲害,於是村子裡面就合力供他上學,想要培養出一個文人士子。
卞和也不負眾望,二十六歲這年成功考取了舉人頭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不說能成為多大的官,至少回饋同村造福一方沒問題。
只是這一切都被正統朝初年的礦稅給打斷了,原本就負擔極重的礦工階層,又一次面臨了層層加碼的重稅。並且朝廷還大力打擊私礦,額外收入被阻絕,這下連最後一條活路都沒了。
礦工們本身就是身強力壯之輩,而且初具軍事化組織的雛形。加上浙江、福建宗族械鬥極其頻繁,造就了當地人的彪悍血性,於是各種小規模的反抗暴動不斷。
後世戚大帥選擇處州礦工為兵源,也正是看中了他們都這些特點。
面對這種局面,卞和開始還有著文人情節,期盼與官府談判降低礦稅,給百姓們一條活路。
這種天真想法的結果很明顯,官府壓根不吃這一套,甚至在談判過程中趁機大肆追捕,把領頭的礦工都列為通緝物件,就連卞和這個舉人也不例外。
見到談判無門,葉宗留就乾脆不談了,派人到各地收購鐵具用來“鑄冶兵甲”,然後佔山為王武力對抗官府。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會混在流民中出現在鎮江府的原因。
而卞和畢竟是讀過書的,知道大明王朝的厲害,佔山為王這條路走不通,最終必然會被圍剿失敗。
到時這些兒時夥伴,礦工鄉親,通通都得以反賊名義被殺。
想要改變這種結局,卞和選擇了一條跟葉宗留完全不同的路。想透過幕僚師爺的方式,去結識高官權貴,從決策權切入為宗族鄉親們找尋一條活路。
就這樣,一對兒時的礦工夥伴,為了生存在兩條不同道路上努力著。
沒有歷史的上帝視角,他們也不知道最終誰的選擇是對的,誰又是錯的。
但與其等死,至少這群礦工為了活下去,選擇了抗爭!
坐在船頭,沈憶宸靜靜聽著葉宗留的訴說,曾經歷史書上的短短隻言片語。放在這一刻,卻成為了每個人的生存寫照,感受截然不同。
沈憶宸沒有評論卞和與葉宗留誰的選擇對錯,因為他很清楚,這兩個人的路都走不通。
銀礦稅收加重,不僅僅是官府的剝削貪婪,而是到了明朝的中後期,白銀作為基準貨幣,本身產量就嚴重不足,通俗點說就是不夠用了。
後世很多人因為疫情緣故,知道了醜國開核動力印鈔機瘋狂印鈔,造成了很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物價開始飛漲。
不過通貨膨脹還有個經濟反義名詞,危害同樣不小,那就是通貨緊縮。
所謂通貨緊縮,就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少於商品流通所需求的貨幣量,從而引起貨幣升值,物價普遍持續下跌的狀況。
可能很多人覺得,物價下跌是好事啊,這樣買東西更便宜,老百姓不應該生活的更好嗎?
但事實上一旦貨幣升值、物價下跌超過一個程度後,就會出現商品過於廉價,賣東西不掙錢的狀況發生。
既然不掙錢了,那麼我還累死累活生產個屁,乾脆不賣了。這一步出現之後,沒人生產就會產生失業率暴增,社會財富整體縮水。
如果沒有辦法解決通貨緊縮,就將進入到惡性迴圈之中,最終結果自然是經濟崩潰。
所以現代經濟學是一門邏輯很嚴謹的學科,並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物價貴點或者便宜點那麼簡單。
後現代社會貨幣不足了,還能印鈔機加班加點的印錢。放在明朝這種封建社會,紙質貨幣沒有足夠的中央政府信用背書,只會成為一張廢紙。
哪怕有銀票這種東西,也是建立在貴金屬儲備的基礎上,與後世的發行紙質貨幣有本質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