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沈憶宸對於四書題有了破題思路後,並沒有著急寫八股文,而是開啟了另外一份五經題試卷。
五經題試卷跟四書題不同,上面同時寫著五道考題,分別取自五本經書中的一段,考生治哪一經,就選擇寫哪一道題。
比如沈憶宸治《尚書》為自己本經,那麼就選擇五道考題中的《尚書》題。
題目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這道題取自《尚書·虞書·大禹謨》,是儒學著名的“十六字心傳”中的前八字。
十六字完整版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據說這十六字源於堯舜禹禪讓的故事,古代先賢們託付天下與百姓的重任,靠的就是“道”與“心”二字。
用通俗點的話翻譯,就是人心是危險難安的,道心卻微妙難明。惟有精心體察,專心守住,才能堅持一條不偏不倚的正確路線。
說實話,相比較四書現代人還能看個大概意思,五經很多內容簡直跟天書似的,各種生僻字冷門語法晦澀難懂,讓人看著就頭大。
哪怕翻譯成白話文現代語法,都顯得不是那麼暢通,堪比玄學。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五經的普及度都遠遠不及四書。因為別說是深入瞭解了,就連基本的看懂常人都做不到,還怎麼普及……
沈憶宸看著眼前這複雜的五經題,仔細思索了起來,結合背景故事,大概能理解出題人想要表達的意圖。
那就是人心難測,大道難明,你該如何做?
如果放在沈憶宸還沒有去林震那裡討教之前,不瞭解孫鼎的文風喜好。那麼他可能破題方向,就是放在考題原文的後八字上面。
答案核心變成要心智清明,目標明確專一,這樣才算是一條正確路線。
不過現在沈憶宸知道了孫鼎的人生格言“教士務先德行”,那麼自然就把回答內容往德行上面寫。
既然人心難測,大道難明,那麼就得堅守好自己的德行,不被外界所帶偏,以仁義為先等等……
可以說這種答題內容,跟原本思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這就是為什麼,揣測主考官的文風喜好很重要,甚至將決定你是否錄取的關鍵!
有了方向,沈憶宸提筆寫下了破題八股:人心道心之辯於微危也。
破開題目後,承題引用《論語》中孔子與孟子關於道心的交談。而中篇起講,用上了王陽明《重修山陰縣學記》中,對於“允執厥中”的理解。
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院試對於沈憶宸而言,已經沒有任何難度了。
“提學大人,下官看沈憶宸下筆風雷,可謂才學紮實。”
說這話的是國子監司業,他被指派為這屆院試的同考官之一。對於沈憶宸與孫提學的關係略有耳聞,知道對方心中很看重這名考生,所以也一直觀察著。
“沈憶宸詩作才華極佳,至於才學文章如何,還不能過早下定論。”
孫提學面對同僚對於沈憶宸的誇讚,他並沒有接話,一方面是為了避嫌,另外一方面他確實沒有看過幾篇沈憶宸的文章,特別是五經八股文。
只是這話如果聽在沈憶宸的耳中,他估計會無言以對,這孫提學是完全說反了,明明我現在最弱專案是詩作,文章還挺有信心的。
“其餘諸生看著也不錯,本屆院試考生質量很高。”
能在官場混下去的都是人精,孫鼎沒有接話,國子監司業自然明白對方是在避嫌。
所以話題沒有專注在沈憶宸一個人身上,而是轉移到了全體上面,這樣顯得把一碗水給端平了。
“確實如此,只能說應天府文風鼎盛。”
孫鼎這句話也沒毛病,應天府以及南直隸地區,一直都是科舉大戶,考生的平均水準相對較高,能被提堂坐考的又是優中選優,自然不可能差到哪裡去。
“提學大人,那個南蠻好像寫的也不慢,真是稀奇。”
這句話是另外一位同考官所言,他的關注點放在了孟凡身上,這名歸順土司後裔,居然科考也能答的上來,屬實有些離奇。
“慎言。”
孫鼎提醒了一句,雖然高堂之上小聲議論,下面的考生不一定能聽得清楚。但是現在大堂整體上比較安靜,難免言語會流入到考生耳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干擾。
另外孟凡畢竟已經歸順於大明,哪怕心裡面認為這些土蕃是蠻族,你也別當著面說出來啊。
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