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邊陲暫時安分下來。
表面和平一直維持到正統初年,隨著明朝委任的麓川宣慰使刁賓玉勢力衰落。前任土司頭子思倫發的兒子思任發,認為是刁賓玉搶了父親的職位,感到不服。
於是組織起舊部,還聯合了麓川其他地區實力,一同發兵反了刁賓玉,還侵佔了屬於明朝平緬宣慰司的孟定、灣甸,大肆殺掠。
這種舉動在明朝看來,刁賓玉是我任命的宣慰使,你反他不就是反對中央政權嗎?
駐守雲南的黔國公沐晟,不打算慣著這個土司蠻夷,立馬把情況上報給了明英宗朱祁鎮,並且厲兵秣馬準備幹過去!
明英宗收到訊息後,也沒有盲目準備開打,而是派了個刑部主事楊寧找到思任發傳旨,諭令他歸還所侵佔的地盤。
結果萬萬沒想到這個思任發鳥都不鳥聖旨,還公開宣稱:“我就是法”,並且還把名字改成了思任法。
朱祁鎮一聽,好傢伙見過狂的,還真沒見過這麼狂的。你就是法對吧,那老哥就讓你看看,普天之下到底誰的法更大!
有一說一,明英宗雖然仗打的一塌塗地,還成為了著名的“叫門天子”。但是論起開戰,他還真就非常積極。
用後世的話說,打不打的贏,那是實力問題。而打不打,那就是態度問題了。於是徵調兵馬,並且給沐晟下旨發兵討伐。
只是明英宗自己可能都沒有想到,這一場看似簡單的征討反叛土司的戰鬥,卻打了三場大型戰役,經歷數次降復反叛,足足用時十年才用盟約形式勉強結束。
並且因為麓川之戰,明朝調動了大量人力物力,導致大軍疲憊,國庫空虛。為緊接著北方迎戰北方蒙古瓦刺部埋下了隱患,成為了大明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另外劉婉兒的父親翰林學士劉球被殺,主要原因是得罪了宦官王振。但其實他反對麓川戰役,認為勞民傷財,也被明英宗朱祁鎮所不喜。
更方面因素疊加,才最終落得個悲慘下場。
有了劉球的前車之鑑,麓川戰役幾乎成為了明朝的國策,孟凡這樣公開反駁,豈不是相當於打了大明朝的臉?
“放肆,麓川乃大明之疆土,為何不需要教化!”
應天府尹李敏臉色一沉,直言開口訓斥。同時政治敏感度很高,直指孟凡那句“我麓川”,表明立場這並不是你的麓川,而是大明疆土!
“大明之疆土?我部族在此生活百年,那時還在大元統治之下,何來大明?”
孟凡乃麓川一部落首領之子,從小接受的儒家教育,自從歸順之後被強制遷往大明內陸,就一直處於心生不滿的狀態。
更讓他感到難以接受的是,自己明明儒家學識不輸於大明士子,卻始終被看作教化南蠻。越是這種偏見與歧視,導致孟凡愈發偏向於故土麓川。
今日應天府尹李敏當著新科秀才的這番教化言論,也算是達到了孟凡的臨界點,終於忍不住爆發了。
就如同在場諸生一樣,沈憶宸默默聽著雙方的對話。用現代觀念來看,李敏當著孟凡的面,把教化當作功績看待,彷彿輕視對方蠻夷出身,不太尊重人。
但是放在明朝觀念裡面,邊陲就是一群蠻夷,我用中原文風教化你們高等文明,就應該感恩戴德,而不是恩將仇報。
別說是南蠻了,就連深受中原文明影響到李氏朝鮮,讓他們做大明的狗,都堪稱是最大的榮幸。把大明皇帝看的比親爹還親,駕崩了要給他披麻戴孝。
所以很多觀念,你不能用現代視角看待。
對於孟凡的這番言論,李敏身為三品府尹,被區區秀才給當面駁斥,自然不能慣著對面。
不過“刑不上大夫”,孟凡已經身為新科秀才,在沒有被革除功名之前,李敏就算再怎麼氣憤,也不能叫人把他拖下去打一頓。
既然不能動刑,李敏這種身份地位,也不可能跟他繼續打嘴炮。於是就只剩下一種方式,那就是趕出學政衙門。
就在李敏大手一揮,準備呼叫衙役的時候,之前沉默不語的沈憶宸卻開口說道:“你等部族存在於麓川的時候,確實大明還沒有順承天命開國,但這並不意味著,麓川不是我華夏疆土!”
“早在先秦時期,楚國大將莊蹻就已建立滇國,始皇帝修建五尺道,往雲南派遣官吏統治,標誌著中央政權正式管轄西南邊陲。”
“後面隋唐、宋元雖偶有反覆,麓川卻始終處於華夏管轄或者冊封狀態下。認真算起來,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那時候你等部族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