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影俠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遠,小路盡頭便是。"
孫友道謝一聲,捺著性子高一腳矮一腳在泥濘小道上挪步。自開啟錢莊後,食有肥鮮,出有車轎,日子闊綽了,反倒忘了當年苦處。此時行在鄉間路上,感嘆叢生,不知究竟為何自討苦吃?是為了那個貌不出眾的方姓丫頭,還是心有所圖、為計深遠?他一時心緒複雜,回答不出。
好容易走到小路盡頭,不過有裡許路,便額頭冒汗,熱氣蒸騰,暗笑自己嬌慣了身子。他見一個茅屋橫在眼前,擋住去路,便開口喊道:
,!
"敢問方大媽可在此?"
屋裡微微響動,出來一位老婦人,頭髮半白,顴骨高突,眼窩塌陷,衣衫破舊,光景過得很貧困。
"客官是﹣-?"
"敝人姓孫,大媽叫我孫先生好啦。"
"呵,孫先生,別見笑,我們窮老百姓家,實在不好待客。"
方大媽忙請孫友入屋,抬一隻小木凳,用袖口擦著凳面,唯恐弄汙了客人的青綢長衫。
孫友坐定,打量屋裡,見屋頂漏光,牆壁裂縫,果然家徒四壁,空空如也,唯有一架木紡車,老婦以紡線為生。
"方大媽,小紅姑娘託敝人帶給你一點銀錢,表示她孝敬之,孫友掏出十兩銀錠,交給老婦。”
"小紅,我的兒,她哪來的銀子?莫非她……"方大媽面露驚惶神色,焦急不安。
孫友趕緊安慰道:
"這是小紅姑娘的月工銀,湊了兩年才這麼一點,你別誤會。"
"呵,小紅這孩子,巴望我賣地贖她回家,可至今無人問津,地賣不出價,我可怎麼辦。"說著淚水奪眶而湧。
孫友心裡一陣酸楚,他從方大媽身上,似乎看到母親早年的影子。
"方大媽,聽小紅姑娘講,你家祖業田有二十多畝,見今在何處?"
老婦比劃道:
"屋前屋後,左右兩邊,都是這塊地,地勢低窪,常年積水,澇死莊稼,連草也難長。"
孫友出門舉目四望,立刻明白方小紅的用意。
這片低窪地,固然不出糧食,卻似一隻攔路虎,橫踞"山東路"前方,擋住英國人修的大馬路,地理位置真是妙不可言。
孫友經營錢莊有年,常與房地產商人打交道,略知房地產生意。蓋因房地產商人,最看重地面的市口,市口熱鬧,寸土寸金;地面偏僻,人氣不旺,則地價低廉,兩者相差不可比較。
英國人強迫朝廷訂立《中英條約》
開放五口通商口岸,上海首當其衝,劃定了英租界。方家祖田,正處在英租界境內。早年間,上海商埠初開之時,市面尚不繁榮。英國人修馬路,大多沿黃浦江鋪建,後世最熱鬧的"外灘",便是早期上海最先開通的市街,沿江而設,方便碼頭船家和來往商賈。以後英租界商家雲集,生意日漸擴大,上海市面相繼修築了北京路、南京路、山東路,縱橫交錯,把租界街向陸路發展,才有今日上海市容。
上海馬路不斷延伸,路旁地價也隨之漲價,洋人與地主之間為徵買土地糾紛不息。洋人愈來愈多,都要在中國安居樂業、做生意賺錢。但租界只是"租",並非"賣",中國的土地若賣給外國,於天朝上邦的面子無光,有損天朝尊嚴。
經朝廷議定,由英國領事霍斯利和上海道臺呂永昌簽定了一份"地皮章程",規定了一種"永遠出租"的購地之法。到中國定居建房的洋人,須和土地的業主洽商,確定每年交納租金若干,租得地皮,建造房屋。另外,洋人付給土地業主相當於十數倍的金額,稱為"押手",實際上便是地價,從而取得永久使用權。
租界存在多久,土地便使用多久。在洋人看來,租界永遠無休止期,至少大天朝不亡,租界便存在,靠洋槍洋炮洋兵艦,租地等於買地,不言而喻。朝廷則保全面子,既名為租地,土地仍為王土,隨時可以收回,沒有出賣祖宗江山的嫌疑。可謂彼此各得其便,皆大歡喜。
上海道為避免和洋人產生糾紛,制定了周全的租地規矩。倘有洋人看中某處土地,與地主簽定租約,便由地保出面,會同上海道衙門公人和英國駐上海領事館人員,幾方在場,丈量土地,確定界限,在租約上繪圖,書寫明白,由領事轉交上海道臺查核。如核實準確無誤,便由上海道臺在"出租契約"上加蓋印信,交承租雙方收藏,便稱為"道契"。
租地手續雖然繁瑣,洋人卻不嫌麻煩,且態度認真,一絲不苟。比起同朝廷打交道,洋人與中國老百姓交際,認真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