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言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土地裡邊有好多小昆蟲。有螞蚱,還有東南西北。
這個東南西北特別大,足足有五公分長,它的殼兒是硬的,全身是棗紅色的,嘴特別的尖,當你拿起它的身子,它的頭會不由自主的左搖右晃。我們就給他取名東南西北。
這種蟲昆蟲當時在地裡邊是最多的,也是最好玩的。還有芝麻葉上面也有一種5厘米左右長的綠蟲。這種昆蟲的身子柔柔軟軟的,摸著特舒服。這種蟲子也特別多,我和弟弟每次去拿個大瓶子能收集一瓶子回來。餵雞雞很愛吃。
父親幹農活兒很細。他會把地裡每一個小細節都做的很到位,父親說你只要把地做的好,來年的莊稼就長得好。很佩服父親的這種精神,全家五口人,就只有父親一個勞力,我們姊妹幾個都小,母親還要幹家務。父親幹完農活很累,我們也很體貼父親。
母親會把家裡最有營養的食物給父親吃,家裡母雞下的蛋平時都是賣的,這到秋收的時候,就不賣了,給父親煮著吃。
村子裡邊有一戶人家養的羊,母親早上去擠上半斤羊奶,給父親喝把羊奶雞蛋在鍋裡蒸著一起吃。母親說父親乾的是體力活,身子板又瘦,一定要加強營養。
其實母親身體也不好,那幾年重病了幾場?隨後我主要會敘述母親,但是母親都把最好的留給父親,這就是那個年代父母最淳樸的感情吧!
第二年小麥產量怎麼樣?主要在於今年選的這個麥種子怎麼樣?父親去賣小麥種子的那一塊會去精心挑選。挑選一種產量高的,容易成活的小麥種子。回來之後細心的把它檢查一下,看有沒有蟲的壞的,再給上面拌上一點兒農藥。
如果不拌點藥的話,蟲子就把種子吃光了。包好要隔上一晚上到第二天一大早。,父親便套上牛和樓,我們這兒的樓指的是種小麥用的樓。
這個樓上面有一個四四方方的小木匣子上邊是空著的,以便於出小麥,樓下面有四個木腿子,一個木腿子上面都有幾個眼,
這樣一搖一晃小麥種子就能從這個眼兒裡邊兒出去。古代人的聰明智慧還真是高,現代人好多都趕不上。我們這兒種小麥叫搖樓,搖樓牽牛的這個人很重要,不能把方向帶偏。這會父親也就不會讓我去牽牛了,會叫上母親。母親在前面牽著牛掌握著方向,父親在後邊兩手緊緊抓住樓的把手。
左右飛快的晃來晃去,搖擺。再叫上一個大人跟上父親,等種子完了之後就要往樓裡邊再加種子。搖樓這件事情不是每個人都會搖的,有時還會請上別的家搖的好的人去給他們種地。
我們家有牛有樓,工具也很全,秋收的時候很快的就把莊稼收完了,地也就種完了。有的家庭邊沒有養牛,還要等著別的家種完之後才去借別人的牛和肉去用。就晚了一步。
父親是一個很精明的人,也是一個很會打算的人。父親說早早的把小麥種到地裡,他就可以出去幹活兒,多賺點錢。我們家的幾畝地早早的種完之後,父親歇上了一兩天就要出遠門幹活去了。
記得那會父親是在我們家有二三十里之外的地方去上班,那個年代出去幹活都是騎個腳踏車,一趟騎過去就需要將近一個小時,但是父親從來無怨無悔,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很多。
父親在在廠子上班的日子,吃的也不好,也休息不好,但是父親還是堅持著,父親心想他不幹活,不賺錢,家裡面的孩子靠什麼養活?
母親在家裡省吃儉用,除了地裡邊平時種一些菜,母親幾乎都不買菜。自然我們小時候的營養也就跟不上。那個年代人們都是自產自銷,每家每戶幾乎也都不需要買什麼東西,菜自己種的,糧食自己家打的,饃是自己蒸的,面是自己磨的,雞蛋是自己家養的雞下的,還有偶爾村子裡邊還有羊奶。
母親給我們家場地種的菜品種可多。栽了幾行綠辣子,豆角搭的架,黃瓜也搭架,西紅柿,茄子,還種了一溜蔥。白蘿蔔和紅蘿蔔。小白菜圓白菜。
一早上提個籃子去地裡轉一圈,回來就能做好幾個菜。一個假期,我們幾乎每天吃的飯都是一樣的。早上炒一盤青辣椒,蒸個茄子。涼拌個豆角,熬點自己家種的豇豆,自家種的紅薯,偶爾一會有時候熬點紅薯模糊,還有綠豆。
中午母親如果覺得熱的話,會做一些出湯麵,炒一點兒蔥和西紅柿,然後燒點開水,將開水倒到一個乾淨的盆裡,把蔥和西紅柿倒進去。再攤上兩個雞蛋餅。
把麵條煮上,麵條撈出來放到這個湯裡邊,就是出湯麵。人在地裡幹活兒,回來又累又渴,都不想吃特別乾的東西。所以出湯麵就是母親經常做的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