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大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商英看在眼裡,卻阻止道:“且慢,卷子上倒寫得滿滿當當,待老夫看看是否慢得有道理。”
說罷,問小太監要過那張試卷看了起來。
“好字!”
張商英一入眼,便叫出聲來,隨即皺起了眉頭“文采全無,讀之實是無味,似乎沒有必要再看下去了。
咦,等等。”
這大殿之內的眾人都被張商英的自言自語吸引了過去。
趙佶朝身邊的童貫使了一個眼色。
童貫自然會意,走了過去,看了一眼張商英手中的卷子,抬起頭來,對著趙佶點了點頭。
這邊張商英似乎漸入佳境,讀著卷子不斷點頭。
身邊的曾布也被他吸引,湊過頭來。
“好!”
張商英終於看完了“曾大人,這卷子你應當好好看一看。
乍一看,文采全無,語句粗俗,字型,呃,字型怪異,然深讀之下,覺其思維非常開闊,角度極其新穎,眼光更是深遠獨到。
題為對外邦交政策,無非或戰或和,以及戰之利弊、和之得失。
然此文卻一改此此類文章之弓弦,從全新的角度來解讀和詮釋,人深省,人深省呀!”
趙佶心中暗喜,張中丞素來中正平和,少高調之論,想不到今日卻如此推崇於他,看來他倒的確沒讓我失望,卻不知他做的是何好文章。
左相章惇卻頗不以為然,出言說道:“張大人怕是言重了吧,老夫倒想聽聽一個書生對於邊事會有什麼真知灼見?”
張商英沒有在乎章惇的難,理了理思維,接著說道:“夫中原者,天下王霸之地,天子逐鹿之地,堪為正統。
邊者之患,皆在於蠻族。
昔日之中國,彈丸之地也,而堯舜得以治天下,今日之中原,邊疆萬里,而處四戰之地故今日之遼國、西夏之熟蠻,乃我大宋邊地之盔甲以御生蠻之良器,實可引為援而不可有覬覦之心也!”
如果江耘在場的話,實在應該謝謝這位張大人,原本一篇文采皆無的策試在他的潤色之下,再從他的口中說出,居然變得如此蕩氣迴腸。
江耘儘自已的所能丟擲的那篇以“生蠻與熟蠻”
為基調的邊防國策找到了它的第一個知音。
在那篇文章中,江耘旗幟鮮明的提出,北方之地,寬闊無垠,是蠻族繁衍生息之地,自古與逐鹿中原無關,但卻關乎中原社稷的長久。
北方蠻族問題處理的好壞,可能決定一個朝代能否長治久安。
而且蠻族也處在一個與中原融合、進化的過程,昔日的上古時期,所謂的中原只不過是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一小塊地方,而現在的天下,已經遠遠不止這麼大,所以說,正是四周蠻族之地與中原文化契合、同化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沐我中華文明者,漸知詩書而罷刀兵”
與於中原文明融合程度較高的則危害較小,哪怕是“現在的敵國”
即為熟蠻;而遠離中原文明的蠻族則危害較大,哪怕是“現在的友邦”
或者是偏遠之地的蠻族,則為生蠻。
困擾大宋許久的遼國、西夏已然從昔日的生蠻轉化為今日的熟蠻,只好用作我大宋的外部防護層而不能有所圖謀,而讓他們來直接面對回鶻、女真、黑漢等生蠻的崛起!
無可否認,江耘在作這篇策試的時候,心中所想的是卻是歷史上曾經生的2o多年後的那場因“趁火打劫”
而亡的國。
正是這位大老闆的決策失誤,經不住蔡京、童貫等人的攛掇,與生蠻女真金國一起夾攻攻擊力日漸衰退的熟蠻遼國,而最終導致了遼國的滅亡,同時也讓自己失去了北方的屏障,更可怕的是讓處於無險可守、四戰之地的京城直接面對金國鐵騎,僅一兩年便被金國攻破都城而滅亡。
當然,江耘在策試中還有一個沒有寫出來的原因,那就是人性化,相對於現代人江耘來說,今日之遼國、西夏,皆後世之中國也,又何苦死戰?戰爭,苦的永遠都是百姓而已。
那張卷子在眾人手中流傳了一遍之後終於到了趙佶手裡,看著熟悉的字型,趙佶的心中湧起一番欣喜:“從第一天見到他起,我就相信他會給我驚喜。”
放下卷子,看著堂下的大臣,說道:“先拋開殿試不談,此策似乎的確如張中丞所說,人深省。”
章惇眼中精光一閃,說道:“那倒未必,此番論調,老夫也曾有所聞。
西北邊軍大種相公也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