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大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飯畢,林鎮齊開口說到正事:“現在是四月,離秋季九月大比之期尚有半年之久,諸位都有何打算?”
江耘心中忐忑,便抬頭看著伯勤,想聽聽他的意思。
伯勤倒也不含糊,昂道說道:“兵來將擋,有甚好怕的。
我自幼熟讀詩書,等考期一到,考場之上自見分曉。”
江耘雖然對如今的大環境所知不少,但對於科舉的細節卻是很有興趣,便問楊明鏡道:“明鏡兄參加過考試,不如為大家指點一下迷津吧。
子顏是初來,越詳細越好。”
楊明鏡無奈地一笑,說道:“如此我便說個明白。
這三年一試,事關天下學子前途,自是人人重視,千軍萬馬過獨木之橋,況且我朝進士待遇優厚,競爭十分激烈。
想來這幾次所取名額也是不少。
比如我參加的上一屆,進士及第便有五十人,進士出身有近百人,就是賜同進士出身的也有一百多人。
怎奈官場鑽營成風,但有權勢者,連不知論語的紈絝子弟都能高中,卻可憐我等飽讀詩書之人。
唉,諸位可知我楊明鏡三年前為何不中嗎?”
楊明鏡嘆了一口氣,接著說道:“可惜我滿腹詩書,文章做得再好,卻毀於一捉筆小吏!”
江耘聽得疑惑不解,旁邊的林鎮齊解釋說道:“每一張考卷在主考官批改評定之前都會經過糊名和譽錄,都是為了防止主考官透過姓名和筆跡偏袒和徇情取捨,以防作弊。
所以,這糊名的差使便是那父母官,譽抄的小吏便是那頂頭上司了!”
林鎮齊與楊明鏡本是好友,自是知道他那一層經歷,只是不忍再說,說到此處,就停住了口。
楊明鏡卻笑著說道:“往事而已,說也無妨。
三年前,明鏡性子高傲,不曾四處打點。
同來之人俱已上榜,明鏡卻名落孫山。
皆因是大夥給試場負責譽抄小吏封紅包之時,明鏡不曾封得銀子,卻是封得一詩,哈哈”
6伯勤和江耘聽得興奮不已,想那楊明鏡不羈之士,肯定不會是好言語,當下都大感興趣,不知寫得怎生好詩。
楊明鏡也不賣關子,志得意滿的說道:“譽抄綿繡文章,見得書中黃金。”
眾人都聽得大笑,江耘笑罵道:“明鏡好痛快,出得口惡氣。”
楊明鏡待眾人笑過頭,卻是一臉可惜的樣子:“可惜了我那篇好文章,尤其是第二試考兼經的時候,題為論語陽貨篇。
陽貨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子曰:不可。
陽貨曰: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子曰:不可(陽貨說:把自己的本領藏起來而聽任國家迷亂,這可以叫做仁嗎?孔子回答說:不可以。
陽貨說: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過機會,這可以說是智嗎?孔子回答說:不可以)。
我以先王改制,王相變法為例,深闡我胸中之論,可謂淋漓盡致也!”
江耘聽得明白,這禮部主持的會試分為三場,第一場考得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
易經、詩經、書經、周禮、禮記、春秋稱為大經,論語、孟子稱為兼經,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
每場考試的試題都必須用經書中的語句作題目,而考生則根據經書中的意思去揮。
楊明鏡的文章切中時弊,抒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情,應是一篇好文章啊,真是可惜呀。
待江耘抬頭看時,正見到那楊明鏡望向空中的熱切目光,眼中盡是滿身抱負,懷才不遇之光,不由深深嘆息。
林鎮齊忿忿不平地道:“那譽抄小吏不曾得了好處,自是將你的考卷抄得字跡潦草,碰上認真的考官也許還好,若是碰到有默契的,連看都不看了。
我曾聽一個屢試不第的考生說過箇中情形,裡面的情況是相當黑暗的。
今年的武舉是我第三次考了,此次不中,鎮齊沒有信心再來一次了。
人生能有幾個三年吶。”
江耘和6伯勤都是頭遭,哪知道這麼多辛酸在裡面,不免有點心灰。
江耘轉念一想,既來之則安之,想起當年另一時空中的公務員考試,也不是如此激烈麼,對了,江耘靈光一閃,計從心來,任何考試都會有應對的辦法,想必在這古代也應該是一樣。
想到此處,不由大喜,說道:“眾位兄弟不必沮喪。
且看我的本事,明日待我擬個章程出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