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LHC建成 (第1/3頁)
有腹肌的園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臨近元旦假期,林棟來到lhc基地的指揮中心。
一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的濱海地帶。
而現在,中國第一座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專案的第一期已經完成,創造了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蹟。
這座佔地面積達27平方公里的龐大設施,是中國物理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林棟作為專案的發起者兼最大投資人,站在控制室的落地窗前,望著遠處環形加速器的輪廓,心中滿是期待與自豪。
回想一年前專案啟動時,國際上幾乎所有專家都認為這個工期不可能實現。
歐洲的同類專案用了近十年時間才建成,就連最樂觀的預測也認為至少需要五年。
但中國速度再次重新整理了世界的認知。
專案採用了多項創新性的工程方案。
數萬名工人分成三班倒,24小時不間斷施工。
超導磁體的生產線同時在12個工廠並行運轉。
隧道掘進機創下了單日推進92米的世界紀錄。
最先進的ai系統全程協助專案管理,配合林棟提供的全套圖紙,將原本需要數月的設計最佳化壓縮到了幾周之內。
“林總,你還記得今年那瘋狂的夏天嗎?”
李思雨遞來最新的預冷資料時感慨道。
當時為了趕工期,國內的工程隊們在40度的高溫下持續工作,這是其他國家工程隊不能想象的。
僅用了100天,就完成了全部1694臺超導磁體的安裝和初步校準,這在業界被稱為“舟山奇蹟”。
從最初的不解到後來的認可,國際同行見證了中國工程建設的突飛猛進。
多個國際物理研究機構主動提出合作請求,希望能借用這些有經驗的工程隊去打造他們的實驗室。
林棟點點頭,他能從當時彙報中的數字讀出工人們的辛苦。
為了應對極限工期帶來的挑戰,他們採用了許多突破常規的方案。
比如,率先使用了第四代數字孿生技術,實現了實體工程與虛擬模型的實時同步。
這讓他們可以在施工的同時進行裝置除錯,將原本需要依次進行的工序改為並行操作。
物流系統則充分利用了舟山的港口優勢,建立了專用的海運通道。
一條條運載著核心裝置的船隊晝夜不停地往返於各大生產基地之間,最終才創造了單月安裝超導磁體609臺的記錄。
最讓世界矚目的是林棟研發的“整合化建造”技術。
超導磁體、真空室、製冷系統等部件在工廠就完成了組裝和測試,運到現場後可以直接安裝。
這種方法將施工週期縮短了近60%。
林棟的目光從遠處的環形軌道收回,落在面前密密麻麻的資料上。
此刻不是緬懷的時候,一絲細微的引數偏差都可能影響今天的啟動儀式。
他全神貫注地檢查著每一組讀數,手指在控制屏上快速滑動。
這些資料證明,快速建設並沒有影響工程質量。
在專案的指揮中心,一百多名團隊成員正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
偌大的控制室被分成幾個區域:束流控制區、磁鐵系統區、低溫控制區、資料採集區等。
每個區域都配備著先進的監控裝置,大量的顯示螢幕將複雜的資料實時呈現出來。
牆上的中央顯示屏正在進行著最後的系統自檢倒計時。
還有三小時,這臺造價近千億的巨型裝置就要首次啟動了。
“磁鐵系統就緒!1694個超導磁體已完成充磁,磁場強度達到8.33特斯拉。”
負責該系統的張教授透過對講系統彙報。
這個磁場強度足以將一輛汽車瞬間撕碎,但在這裡,它們被精確地控制著,引導著質子束在27公里的環形軌道上執行。
“低溫系統正常!120噸液氦溫度穩定在1.9k。”李主任報告道。
這個溫度比宇宙背景輻射還要低,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超導磁體的工作狀態。
製冷系統每小時要消耗數千度電,僅這一項就需要專門的變電站供電。
“真空系統完成最後檢查!主環真空度達到10^-10帕斯卡。”系統組的陳工彙報。
這個真空度相當於把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間中抽走所有氣體,只留下幾個氫原子。
為了達到這個程度,抽氣系統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