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閻應元 (第1/2頁)
槿衣宇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位如關二爺一般威風凜凜的人物,正是崇禎此次所要尋覓之人——閻應元。
在崇禎和閻應元的呼喊下,趙孟和朱鐵各自退回到二人身旁。
“閻先生,這位先生是從京城趕來的,特意來拜訪你。”湯元見到來人,興高采烈地上前呼喊。
“原來是京城來的貴客,閻應元有失遠迎,還望莫要怪罪。”聽湯元一說,閻應元微微一怔,趕忙上前拱手行禮。
“朱鐵是個武痴,如有冒犯之處,還望閻先生多多包涵!”崇禎面帶微笑,回禮說道。
“不知先生尊姓大名?”
“麗亨,可還記得我黃蜚?”見閻應元詢問崇禎的姓名來歷,黃蜚走上前說道。
“黃將軍,您怎麼來了?”方才黃蜚站在人群之中,閻應元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打鬥之上,未曾留意到黃蜚。此時見黃蜚說話,自是一愣。
“朱先生要來拜訪你,我自然是陪同前來。”黃蜚微微一笑說道:“我們來了,你總不能讓我們一直站著說話吧”
“啊!對對對,是我疏忽了,請隨我到庵中一敘!”閻應元連忙說道。
此時再看崇禎,閻應元心中卻是泛起了嘀咕。黃蜚那可是提督關遼通津淮海江鎮水師便宜行事的水師總兵,都督同知。他親自陪同之人,來頭必定不小
海會庵是一座古老的寺廟,相傳乃是北宋年間所建,其建築風格古樸而典雅,飛簷如鳥翼展翅欲飛,斗拱層層疊疊,雕樑畫棟精美絕倫。屋頂的瓦片呈青灰色,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微微光芒,宛如一片片璀璨的鱗片。
海會庵的規模算不上宏大雄偉,但每一處殿堂房舍都透露著一種寧靜祥和的氣息。十餘間殿堂莊嚴肅穆,二十餘間禪堂房舍錯落有致地分佈於寺院之中。
閻應元此次未能前往德英縣任職,便在此處落腳。他帶著母親、妻子以及麾下的數十個家丁暫居於此。海會庵的僧舍雖不寬敞豪華,但在這寧靜的氛圍中,倒也能為他們提供一個安身之所。好在寺中除了住持外,只有寥寥幾位僧人,僧舍倒也勉強能夠容納下他們。這座海會庵,不僅是一座宗教聖地,如今更成為了閻應元及其家人的臨時居所。
走進海會庵,沿著中軸線上前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天王殿,面寬三間,那高大的門扉彷彿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跨過天王殿,便是文殊殿,殿內香菸嫋嫋,梵音陣陣。再往後,便是那宏偉壯觀的大佛殿,面寬三間,殿前的走廊由一根根粗壯的木柱支撐著,木柱上雕刻著精美的花紋,彷彿在講述著一個個古老的傳說。
觀音殿位於寺院一側,面寬三間,重簷歇山頂的設計使得整個殿堂顯得格外莊重。簷下懸掛的風鈴,在微風的吹拂下,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宛如天籟之音,迴盪在寺院的每一個角落。送子觀音殿位於寺院的南面,那裡時常有虔誠的香客前來祈福,祈求子嗣平安、健康。伽藍殿則坐落在北面,殿內供奉的伽藍神像,目光慈祥而威嚴,守護著這片神聖的土地。左次間的玉皇殿和右次間的地藏殿,同樣莊嚴肅穆,殿內的神像彷彿在俯瞰著世間萬物,庇佑著眾生。
寺院的佈局精巧而合理,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相得益彰。庭院中,幾棵古老的松樹和柏樹猶如忠誠的衛士,靜靜地守護著這座古剎。它們的樹幹粗壯而挺拔,樹皮粗糙且溝壑縱橫,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樹枝向四周伸展,宛如一把巨大的綠傘,為寺院遮擋著風雨。松針翠綠欲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生命的光芒;柏葉則散發著一種獨特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
踏入海會庵,需先穿過一條幽靜的走廊。走廊的牆壁上繪有精美的壁畫,這些壁畫有的描繪著佛教經典故事,有的刻畫著古代高僧大德的修行場景。畫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彷彿隨時都能從畫中走出來。走廊的地面由一塊塊青石板鋪就,石板上的紋路清晰可見,每一塊石板都承載著歲月的記憶。
轉過走廊,便是那雄偉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是一片寬闊的廣場,地面由平整光滑的石板鋪砌而成。陽光灑在石板上,泛起一層淡淡的金色光輝,宛如一條通往神聖殿堂的金色大道。廣場中央,一座古老而莊重的香爐矗立其間。香爐由青銅鑄就,爐身雕刻著精美的龍鳳圖案,龍身蜿蜒盤旋,鳳羽輕盈飄逸。爐中升騰起的嫋嫋青煙,如同一縷縷輕紗,緩緩飄散在空中。那淡淡的檀香氣息瀰漫在整個廣場,彷彿是佛祖灑下的慈悲甘霖,讓人心生敬畏,又倍感安寧。
廣場四周的角落裡,擺放著幾張石凳。石凳由整塊石頭雕琢而成,表面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