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 (第1/3頁)
ai重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七律詩《周易哲學視角下的〈徐寧教使鉤鐮槍,宋江大破連環馬〉解析》:
(一)《周易哲思破連環》
周易玄妙蘊哲思,徐寧鉤鐮破敵奇。
連環馬陣雄風傲,好漢齊心戰鼓擂。
陰陽變化玄機顯,智勇相兼計策施。
成敗興衰皆有定,江湖道義永傳垂。
(二)詮釋:
詩的首聯“周易玄妙蘊哲思,徐寧鉤鐮破敵奇”,點明瞭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解析這一情節,強調了徐寧使用鉤鐮槍破敵的奇妙之處。
頷聯“連環馬陣雄風傲,好漢齊心戰鼓擂”,描繪了連環馬陣勢的強大和梁山好漢們團結一致、奮勇作戰的情景。
頸聯“陰陽變化玄機顯,智勇相兼計策施”,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變化的道理在戰鬥中的體現,以及好漢們智勇雙全、運用計策的策略。
尾聯“成敗興衰皆有定,江湖道義永傳垂”,則表達了事物的成敗興衰有其規律,而江湖中的道義將永遠流傳的含義。
整首詩透過周易哲學的視角,深入剖析了“徐寧教使鉤鐮槍,宋江大破連環馬”這一情節,展現了其中蘊含的哲理和智慧,以及好漢們的英勇和義氣。
(三)《水滸傳》第 57 回名為“徐寧教使鉤鐮槍,宋江大破連環馬”。以下是其梗概、主題、情節、經典詩句及典故:
1. 梗概:
梁山遇困:高俅得到高廉被殺的訊息,上奏朝廷,朝廷派呼延灼進攻梁山,梁山好漢面對呼延灼的連環馬陣難以取勝。
徐寧上山:湯隆知道鉤鐮槍可以破連環馬,吳用派時遷和湯隆將同樣會使鉤鐮槍的徐寧騙上山。徐寧向眾好漢演示鉤鐮槍法,並教出了一支鉤鐮槍部隊。
大破連環馬:時機成熟,宋江制訂作戰方案。決戰時,梁山好漢巧妙將連環馬隊誘進鉤鐮槍和撓鉤部隊的伏擊圈,最終全殲了呼延灼的連環馬軍,俘虜了韓滔。呼延灼兵敗,獨自逃走。之後,呼延灼在路邊酒店住宿時,戰馬被桃花山的人盜走。呼延灼找到青州慕容知府,借得 2000 人馬攻打桃花山。李忠、周通不敵,向二龍山求援。魯智深、楊志、武松親自率軍支援,魯智深、楊志分別單挑呼延灼不分勝負。白虎山孔明、孔亮攻打青州,慕容知府告急,呼延灼回師青州,生擒孔明。孔亮率軍敗走,路遇回師的武松。武松帶孔亮來見魯智深,魯智深決定集中三山人馬攻打青州,楊志更是獻計,聯合梁山好漢一同攻打。
2. 主題:
智謀與團結的力量:此回充分展現了梁山好漢在面對強敵時,透過智慧和團結協作找到破敵之法,最終取得勝利。突出了在困境中,眾人齊心、發揮各自特長的重要性。
反抗與鬥爭:延續了《水滸傳》一貫的反抗主題,梁山好漢與朝廷官軍的對抗,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矛盾以及民眾對壓迫的反抗精神。
3. 情節:
鉤鐮槍教學:徐寧身材挺拔、面容白淨,眾人看他使鉤鐮槍後都喝彩稱讚。他將鉤鐮槍的使用方法詳細教授給梁山眾人,包括馬上和步行的不同用法,不到半月就教成了五七百人。
誘敵伏擊:宋江分撥十隊步軍人馬下山誘敵,將呼延灼的連環馬軍引入埋伏圈。當馬軍衝入蘆葦叢中,鉤鐮槍軍士鉤倒馬腳,撓鉤手將敵軍生擒,大破連環馬陣。
三山聚義:桃花山、二龍山、白虎山因與呼延灼和青州的矛盾,有了聯合的意向,為後來三山聚義攻打青州埋下伏筆,這也進一步壯大了反抗朝廷的力量。
4. 經典詩句:
“人生切莫恃英雄,術業精粗自不同。猛虎尚然逢惡獸,毒蛇猶自怕蜈蚣。七擒孟獲奇諸葛,兩困雲長羨呂蒙。珍重宋江真智士,呼延頃刻入囊中。”此詩強調了人各有專長,不能恃強自傲,同時讚揚了宋江的智謀,預示著呼延灼將被梁山好漢擊敗。
“四撥三鉤通七路,共分九變合神機。二十四步那前後,一十六翻大轉圍。破銳摧堅如拉朽,搴旗斬將有神威。聞風已落高俅膽,此法今無古亦稀。”這是對鉤鐮槍戰術的描述,展現出此戰術的精妙和強大威力。
“十路軍兵振地來,將軍難免剝床災。連環鐵騎如煙散,喜得孤身出九垓。”描述了梁山十隊步軍出戰的氣勢,以及呼延灼連環馬軍戰敗後的慘狀。
5. 典故:
七擒孟獲:三國時期,諸葛亮出兵南方,對南中地區的首領孟獲七擒七縱,最終使孟獲心悅誠服,不再反叛。在詩中用來讚揚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