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飽學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基本資訊
專案編號:[未編號]
專案名稱:天碎
危險等級:低
二、外觀描述
天碎具有黑白兩種外觀形態,且各自散發對應顏色光芒,於太陽系內不定期出現。
- 黑色形態:呈現巨大裂縫狀,寬度在三到五公里之間,長度達十八公里至三十公里。裂縫內部會週期性流淌出一種未知來源的物質,其外觀類似生物血液,呈流淌的瀑布狀,每次持續十到十五分鐘。該“血液”經檢測,密度極大,微觀結構顯示其類似於一顆原子,但又具有獨特的複雜性,與常見的鴕鳥蛋以及單細胞生物在某些奇異的特性上有相似之處,例如內部結構的有序性與物質分佈的獨特模式。
- 白色形態:為半徑七到十公里的圓形區域,中心會伸出六到八隻類似人類手臂的巨大肢體,這些肢體具有抓取能力,會在出現區域隨機抓取各類物質,包括但不限於小行星碎片、宇宙塵埃等,抓取完成後便縮回消失。
三、事故記錄
- 首次發現:在 2023 年 5 月 10 日,天碎的黑色形態首次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被觀測到。當時,裂縫中流出的“血液”如同黏稠的黑色溪流,在宇宙真空環境中蜿蜒流動,因其引力異常,引起了周邊小型天體軌道的輕微擾動。一些小行星被“血液”沾染後,表面物質結構發生異常改變,原本堅硬的岩石表面出現了類似晶體化的現象,且這種晶體結構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幾何排列,似乎遵循著某種未知的物理規律。
- 月球軌道事件:2023 年 8 月 15 日,天碎的白色形態出現在地球附近的月球軌道上。其伸出的大手迅速抓取了一顆廢棄的人造衛星以及部分月球表面的岩石樣本。在抓取過程中,大手釋放出的微弱能量脈衝干擾了周邊的電磁訊號,導致該區域的太空觀測資料出現短暫混亂。地球上部分地面觀測站接收到異常訊號和模糊的影像,由於影像中巨大的手臂形似外星生物的肢體,引發了小規模恐慌,許多民眾擔憂這是外星生物入侵的前奏。
四、事件結果
經過全球多個科研機構和天文臺的聯合觀測與深入分析,確定天碎雖然具有獨特的外觀和一些奇異的行為,對周邊區域性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如改變小行星表面物質和干擾太空觀測資料,但從宏觀角度來看,並未對地球以及太陽系內主要天體的執行與生態構成實質性威脅。科研團隊透過官方渠道以及專業天文學機構釋出詳細的研究報告和科普資訊,向公眾解釋天碎現象屬於一種特殊的宇宙奇觀,類似於地球上偶爾出現的罕見自然現象,並非超自然或者外星威脅事件。這一舉措有效緩解了公眾的恐慌情緒,避免了不必要的社會資源浪費在無根據的防禦或應對措施上。
五、收容決策
由於天碎出現的時間、地點完全不可預測,具有極高的隨機性,且其本質上屬於一種宇宙自然現象,不具備可控制或可約束的實體特徵,無法使用現有的收容技術和手段進行收容,如常規的引力束縛、能量遮蔽等方法均對其無效。同時,基於其低威脅性的判定,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和相關科研組織的商討,決定不對其進行收容操作,而是將重點放在長期觀測與資料記錄上,期望透過持續收集資訊,最終能夠揭開天碎現象背後的科學奧秘。
六、附錄資訊
- 血液研究進展:對天碎“血液”的深入研究仍在進行中。研究人員利用高能加速器對“血液”樣本進行轟擊實驗,發現其內部粒子的相互作用極為特殊,不僅存在常規的電磁力和引力作用,還似乎有某種未知的弱相互作用在主導粒子的組合與運動。初步推測這種“血液”可能是一種在極端宇宙環境下,由多種高能粒子在特殊場的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物質聚合體,其與暗物質或者暗能量可能存在某種未知的聯絡,例如它可能是暗物質與普通物質相互轉化的過渡態物質,或者是暗能量在區域性空間聚集並影響普通物質結構的一種表現形式。此外,在超低溫環境下,“血液”樣本會出現短暫的量子糾纏現象,這一發現為探究其微觀結構與宇宙深層次物理規律的關聯提供了新的線索。研究團隊正在嘗試構建一種基於量子場論的模型,以解釋“血液”的奇異特性。
- 白色大手結構探秘:白色形態下的大手結構,其材質成分與普通物質有明顯差異。透過光譜分析發現,大手在不同能量段的吸收和發射光譜呈現出離散且不規則的分佈,表明其內部原子或分子的能級結構不同於已知的元素和化合物。在接觸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