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飽學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失色者異常檔案
特殊收容措施
該異常被收容於研究部管控的地下特製收容單元。此單元規模為 9m(長)x9m(寬)x3m(高),採用多層強化混凝土構建。內部設有先進遮光裝置,杜絕自然光線,配備可模擬黃昏至深夜漸暗環境的 LEd 照明系統,光照強度嚴格控制在 10 勒克斯(lux)以下,且定期維護。進入人員需穿戴特製防褪色防護服,進出均需全面清潔檢查,防止攜帶褪色現象。在收容單元發生編號為 A-1024 的收容突破事件後,收容單元周邊增設多個自動監測站,實時監測褪色現象擴散跡象。
描述
失色者為類人生物,體表無紋理,僅由單調黑白兩色構成。其具備剝奪周圍環境色彩與紋理的能力,所經之處空間色彩漸失,從鮮活至灰暗,最終化為死寂黑白。該褪色效應不僅作用於物質外觀,還深入生物體生理機能,致使生物喪失色彩感知能力,引發多種未知身心疾病,嚴重時可致死,醫學界對此尚無有效應對方案。
行為模式
失色者具高度智慧與策略性,能借助環境光線變化強化褪色效應,且適應性強,可依環境靈活調整行為。光照充裕時行動隱蔽保守,減少光線干擾;昏暗或遮蔽區域則更為活躍,擴大褪色影響範圍。
事件記錄
失色者於暗影村爛尾樓現身,以其為中心方圓 10m 區域隨即出現褪色,範圍迅速蔓延。行動小組介入後,異常檔案管理局將其成功隔離收容。
收容期間曾發生意外,收容單元一扇密封門短暫失靈,褪色現象洩漏。雖管理局及時補救重新封閉,但仍有一片區域被永久“褪色”,波及人類均受影響,半數患未知心理疾病。經認知部干預,患者僅恢復色彩概念認知,視覺仍為黑白。此次事件被命名為“A-1024 收容突破事件”。
事故記錄 - A-1024 收容突破事件結果附錄
一、受影響區域詳情
- 具體位置:位於收容設施地下二層,以失色者收容單元為中心,半徑 20 米的圓形區域,涵蓋了部分人員通道、一間裝置維修室以及相鄰的兩個小型儲物間。
- 區域特徵:被影響區域內所有表面,無論是金屬、混凝土還是其他材質,均失去原有色彩與紋理,呈現出統一的黑白單調外觀。電子裝置顯示屏雖仍能正常工作,但影象也僅為黑白顯示,且部分裝置因不明原因出現輕微效能波動。
二、受影響人員狀況分析
- 色彩感知喪失:所有受波及人員均無法感知色彩,視覺世界呈現黑白狀態。透過視網膜電生理檢測發現,患者視網膜中的視錐細胞對不同波長光線的反應幾乎消失,僅視杆細胞維持基礎的明暗感知功能。
- 心理疾病表現:
- 抑鬱:約 30%的患者出現明顯抑鬱症狀,表現為情緒低落、失去興趣、自責自罪等,且對黑白環境產生強烈的厭惡與恐懼。
- 焦慮:4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常伴有心慌、呼吸急促、失眠等症狀,對周圍環境變化過度敏感,擔心自身病情惡化。
- 幻覺:半數以上患者產生色彩相關幻覺,如看到閃爍的彩色光斑、彩色線條在眼前遊動等。幻覺出現頻率和強度因人而異,部分患者因幻覺導致認知混亂,行為失控。
- 認知混亂:多數患者對熟悉事物的認知出現偏差,如認錯日常物品顏色相關屬性,甚至無法準確識別某些物體的形狀和功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 生理機能潛在變化:
- 視網膜細胞結構:長期監測發現,部分患者視網膜細胞中的色素分子分佈發生改變,視錐細胞內與色彩感知相關的蛋白質合成減少,且細胞形態有輕微萎縮趨勢,這種變化在周邊視網膜區域更為明顯。
- 大腦視覺處理區域: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顯示,大腦視覺皮層中負責處理色彩資訊的區域神經活動減弱,而與空間感知和物體識別相關的區域神經連線出現異常增強,推測大腦在嘗試透過其他途徑補償色彩感知的缺失,但這種異常神經活動可能是導致認知混亂的原因之一。
三、後續跟進措施規劃
- 醫療監測方面:
- 設立專門醫療觀察區,配備專業醫療團隊,包括精神科醫生、眼科專家、神經科醫生等,以及先進的檢測裝置,如高解析度視網膜成像儀、多模態腦功能監測儀等。
- 制定詳細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