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2 (第2/2頁)
蒹葭是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一樣的是,那一次姜舒月在講,皇上在聽,其他人也都在聽。而這一次,姜舒月在講,很多人都掏出小本子拼命記。
都是賺錢的法子啊,誰幹聽誰傻。
“頂淩灌溉我記下了,澆返青水還有什麼需要注意嗎?”相比其他人的戰戰兢兢,左寶樹的關注點更純粹,想什麼就問了出來。
堪稱一行人的嘴替。
姜舒月朝他點點頭:“當然有。墒情是一方面,氣溫也不容忽視,澆返青水的最佳溫度是……”
古代沒有攝氏度這個說法,衡量溫度通常以體溫作為標準描述,比如有“小暖如人體”,“如腋下暖”等。
時間來到清朝以後,隨著傳教士的湧入,在清初便有西方簡易的溫度計傳入,民間也有仿製。
經此一事,姜舒月暗暗記下,想請四爺幫忙留意。
四爺如今同時在兩個衙門走動,與工部也有淵源,也算近水樓臺。
為了把溫度描述準確,同時能被古人接受,姜舒月換了一種說法:“氣溫在人們換下冬衣,改穿春裝的時候正合適。”
想了想又補充:“如果遇上倒春寒,或者連陰天,晚幾日也行。”
隨著高產玉米的擴大推廣,左寶樹作為姜舒月唯一的親傳弟子,在官方有備案,在民間的威望更高。
每次下地指導種植,總有不少人圍觀,如果提前放出風聲,圍觀者半點不會比今天少。
他身穿綢袍,帶著隨從,亦步亦趨跟在姜舒月身後。姜舒月邊講邊走,時不時被四爺扶一下,行進速度很慢。
四爺站在姜舒月左邊,左寶樹站在右邊落後一步的位置,認真做筆記,不時提問。
這個位置是他與雍郡王的默契,也是雍郡王能夠忍受的極限,敢再往前走一步,便會被各種形式阻攔。
左寶樹認真記下這兩條,見姜舒月絆了一下腳,被四爺扶住,拉到身邊,趕緊放緩腳步,同時提醒後面的人減速。
等了一會兒,才問:“與麥苗的長勢有干係嗎?”
姜舒月沉吟片刻:“墒情不夠,要在麥苗開始生長前澆水,晚了會影響收成。”
“這幾日天氣正好,是否可以澆水?”左寶樹又問。
姜舒月點點頭:“中午溝渠開化,澆水也便宜。不過耐旱小麥比普通冬小麥需水少,這個好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