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叮噹!
李家餐館的大門被推開,風鈴響動,耳邊就傳來一個爽利的招呼聲。
“歡迎光臨,請問幾位,是否有預約?”
“一位,沒有預約,請問等位的話大概需要多久?”
“三十分鐘左右。如果著急的話,我們可以外送的……”
江音的視線終於離開收銀機,抬頭看向前方的客人,因為忙碌,額頭滲出一層薄薄汗水,但嘴角始終帶著親切的笑容,一個照面就給人留下好印象。
然而,江音嘴角的笑容卻微微一頓,眼睛裡寫滿了不可思議的錯愕,下一秒,喜悅和幸福就湧上眼睛。
“小維,你怎麼就到了,不是說下午四點落地嗎?我和你爸還說去機場接機,你怎麼就自己跑回來了?”
站在眼前的,正是李維。
江音顯然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提前幾個小時就看到了兒子的那張臉,手腳麻利地從收銀臺後面繞了出來,歡喜地站在李維面前,拉著兒子的雙手,上上下下打量起來,視線還是落在李維的臉上,千言萬語在胸口打轉,最後還是化作一句話語。
“瘦了。”
李維啞然失笑,果然,所有的華夏父母都是一個樣。
他在球隊這半年,其實是增重了的,但落在父母眼裡,還是瘦了。
李維也不爭辯,“餐館現在在忙,我先幫忙再說。”
江音拉住兒子,“再忙還不是一直都這樣過來了,不缺少你一個人手,你去休息,休息。”
李維有些無奈,“媽,我們站在這裡,客人還以為我是上門來收保護費的,哪裡有那麼虛弱啦。你收賬,我去點單。”
李維將自己隨身的揹包遞給江音,轉身看向滿滿當當的餐廳,一掃瞄,馬上就走向還沒有點單的桌子。
江音又欣慰又無奈,看看手裡那個沒有什麼重量的揹包,左右看看,沒有行李箱,“你就這樣回來了?”
李維沒有回覆,江音搖搖頭,嘟囔地抱怨了一句,“這孩子。”
李維的父母是第一代移民,九十年代初前來紐約打拼,白手起家,從搬磚、洗衣服、擺攤這些小事做起,一直到賺取第一桶金,在唐人街開了一間小餐館。
一步一個腳印,李易江音夫婦終於在異國他鄉站穩腳跟,不止餐館走上正軌,他們還在曼哈頓下城區買了一套小公寓,不大,也就是五十平方米的蝸居,但不管如何終究有了一磚半瓦的避風之所。
然而,即使是現在,兩夫妻依舊過著勤儉樸素的日子,李易親自掌勺、江音負責收銀,也就是顧了一個夥計負責跑堂,一直在存錢,就是希望能夠買一套大一點的房子,但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確實不容易。
李維,是他們唯一的孩子。
剛剛穿越過來的時候,李維有意識地迴避和他們的交流,畢竟,他已經不再是原本的那個李維了,保持距離、各自安好。
但李易也好,江音也罷,隔三差五地簡訊和電話聯絡,沒有什麼特別的,就只是普普通通的日常,不回覆才顯得奇怪。
慢慢地,久而久之,拉近距離。
認真想想,李維從小練習綜合格鬥,沒有李易和江音的支援是不可能的。
小時候,李維體弱多病,李易將兒子送去學習詠春拳,也沒有什麼期許,只是希望孩子能夠強身健體;卻沒有想到李維喜歡上了,不止中國功夫,後來又陸陸續續學了不同武術,並且開始練習綜合格鬥。
儘管李易和江音對李維的未來也有自己的期許,但看著兒子健健康康,並且真心喜歡上一樣東西,更何況,李維從小讀書自覺,說不上天才兒童卻也不需要擔心,他們也就同意了,李維居然一直堅持了下來。
恐怕李易江音夫婦也沒有預料到,以前瘦弱得隨時可能被風吹倒的孩子,居然蛻變成為身強體壯的橄欖球天才。
聖誕假期的“首次”見面,沒有想象中的尷尬和生澀,一個照面就能夠感受到骨子裡的親切熟悉,就連餐館的繁忙日常似乎也深深烙印在肌肉記憶裡。
叮。
“嘿,李師傅,五號桌、七號桌的點單,另外還有十四號桌和十七號桌的加單,注意一下備註。”
廚房的出菜口傳來熟練的呼喚,李易揚聲回了一句“好”,才剛剛出口就意識到自己回答的是漢語,條件反射地抬頭,然後就看到李維那張笑臉,不由一愣。
“你小子什麼時候到的?”
李維嘿嘿笑了兩聲,“客人在等著呢,外面還有排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