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節 (第2/3頁)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esp;&esp;對於這些奏摺,朱允炆不用查也知道,這背後一定有著武勳的影子,即將失去利益的他們,便如擺在磨盤上的豬,免不了喊幾嗓子。
&esp;&esp;“啟稟皇上,翰林侍講方孝孺求見。”
&esp;&esp;內侍稟告。
&esp;&esp;朱允炆答應一聲,一位約莫四十歲的清瘦男子,身著九品綠色盤領公服走了進來。
&esp;&esp;這就那個被朱棣誅“十族”的方孝孺!
&esp;&esp;若不是方孝孺被朱棣所殺,恐怕後世歷史學家,必然將其歸入到李景隆之流,間諜、無能、白痴一類的帽子,肯定是少不了。
&esp;&esp;方孝孺,年幼時便有“神童”之名,後拜在宋濂門下。
&esp;&esp;宋濂被朱元璋稱之為“開國文臣之首”。
&esp;&esp;按理說,方孝孺被朱元璋重視,兩次召見,應該官運亨通。
&esp;&esp;可朱元璋偏偏不用方孝孺,而是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兒子掛了之後,又留給了孫子,也就是現在的朱允炆。
&esp;&esp;朱允炆嘆了一口氣,若真的按歷史發展,朱棣攻入京師,方孝孺將會和八百多人,一起共赴黃泉。
&esp;&esp;說他是忠臣,沒錯,絕對沒錯!
&esp;&esp;他面對朱棣的屠刀時,浩然正氣,自是無人可敵。
&esp;&esp;他的信念,便是“有殺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計程車子信念。
&esp;&esp;寧死不屈,寧死不從二主!
&esp;&esp;只是,他的能力與他的位置,並不匹配,朱允炆在與朱棣的鬥爭中失敗,他的那些“忠言”,是要負很大責任的。
&esp;&esp;可又能怪誰?
&esp;&esp;他只是一忠心的書生,而非是將才!
&esp;&esp;朱允炆賜座之後,看著方孝孺,他雖面色枯黃,但雙眼卻炯炯有神,意志堅韌,說道:“方先生此來,可是為了裁軍之事?”
&esp;&esp;“裁軍有利,臣非為裁軍,而是為文治而來。”
&esp;&esp;方孝孺正色道。
&esp;&esp;“哦?文治嗎?還請先生細說。”
&esp;&esp;朱允炆饒有興趣地看著方孝孺。
&esp;&esp;方孝孺侃侃而談,道:“臣久居偏僻之地,初至京師,蒙皇上恩賜,擔翰林侍講,見皇上敦儒修文,意在文治。而臣以為,若行文治,則應尊“禮”而行。”
&esp;&esp;“先生是何意?”
&esp;&esp;朱允炆皺眉。
&esp;&esp;方孝孺坦言道:“皇上召燕王入京,可是意在削藩?”
&esp;&esp;朱允炆看著方孝孺,並沒有說什麼。
&esp;&esp;方孝孺作揖,道:“臣懇請皇上,萬萬不可。燕王雖是塞王之首,然其並無過失,若召至京師強行削藩,於禮不周。況太祖離去只是月餘,皇上便對塞王動手,恐寒人心。”
&esp;&esp;朱允炆擺了擺手,笑道:“先生多慮了,朕召燕王入京,實則是彌補先前之過。我朝尊仁孝之道,帝王之家若無法做到,如何表率萬民?”
&esp;&esp;“當真?”
&esp;&esp;“自然,為免燕王擔憂,朕下令裁京軍十萬,以告諸王無意削藩,同時,以軍充民,開荒南山,豈不更好?”
&esp;&esp;“吾皇聖明。”
&esp;&esp;方孝孺驚喜跪拜。
&esp;&esp;朱允炆打發走了方孝孺,結果齊泰、黃子澄又來了。
&esp;&esp;兩人聽聞裁軍十萬的訊息之後,更是惶恐不安,連忙上書,只不過朱允炆沒有理睬兩人的奏摺。
&esp;&esp;兩人見沒有迴音,便直接到武英殿求見。
&esp;&esp;“皇上,此時萬萬不可裁軍……”
&esp;&esp;“還請皇上收回成命……”
&esp;&esp;兩人你一句我一句,說得朱允炆都有些發愁了。
&esp;&esp;到最後,沒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