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節 (第1/3頁)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dt>
&esp;&esp;一個最大的因素,便是缺錢。
&esp;&esp;朱允炆去過內庫,裡面東西雖然充盈,但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
&esp;&esp;事實上,很多人認為內庫是皇帝私有財產,嚴格來說,這種觀點是不對的。
&esp;&esp;因為在朱元璋時期,老朱想著,天下都是老子的,還需要設定私房錢不成?
&esp;&esp;畫蛇添足!
&esp;&esp;“人君以四海為家,固天下之財為天下之用,可以公私之別?太宗,宋之明君,亦復如此!”
&esp;&esp;這是朱元璋的原話。
&esp;&esp;朱元璋認為,宋朝滅亡與皇室設定內庫,將國家之財用於“私財”有關。
&esp;&esp;所以明代初期的內庫,實際上是國庫。
&esp;&esp;但朱元璋設定了內庫制度,但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管理,加上朱元璋沒學習過經濟學,動不動就印刷鈔票,還不與黃金白銀掛鉤。
&esp;&esp;到了朱允炆時期,國民經濟已經有些糟糕了。
&esp;&esp;朱元璋在後期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比如官員的俸祿上,便從祿鈔與祿米,調整為了祿米一項。
&esp;&esp;沒辦法,鈔票不好使啊。
&esp;&esp;加上明代初期徵稅是實物,不是銀子,說白了,當時的稅收上來的就是稻穀、棉花、布帛等。
&esp;&esp;在朱允炆時期,朝廷財政有三百萬兩白銀已經算是不錯了。當然,若是將糧食摺合銀兩的話,其收入還是有一千五百萬兩白銀。
&esp;&esp;但這些錢糧,其中一多半都拿去養活軍隊與官員了。塞王的軍隊,京城的軍隊,這些都要錢糧的。
&esp;&esp;你說軍屯,遼東、甘肅等一些地方,哪裡種地去?還有一些關外城池,海邊衛所,根本就不具備屯田的條件。
&esp;&esp;京城的主力,總不能天天扛鋤頭吧?
&esp;&esp;各地衛所軍屯確實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糧食,可並不能解決全部的口糧。
&esp;&esp;還有官員,也是要俸祿的。
&esp;&esp;尤其是那些王爺、皇親國戚,一個個生孩子的本事也不小,自己領一份口糧,老婆孩子也要領,領的錢比內閣大臣都多幾十倍。
&esp;&esp;左右支出下去,每年的國庫基本上都要見底。
&esp;&esp;朱允炆嘆了一口氣,只要再和平發展上幾年,大明的經濟還是可以好轉的,只不過,現在的格局,真的可以實現和平嗎?
&esp;&esp;朱棣這個強者,他會選擇對抗到底,還是選擇臣服?
&esp;&esp;朱允炆拿不準。
&esp;&esp;“工商業啊。”
&esp;&esp;朱允炆揉了揉眉頭,若是不能解封工商業,讓朱允炆只靠著農民地裡的產出讓大明變得富庶,那幾乎是天方夜譚。
&esp;&esp;可是,大明是沒有商人,起碼是沒有法定的商人。
&esp;&esp;朱元璋痛恨商人,甚至下達過“不事生產者,皆可捕殺之”的命令。在唐宋元明清幾個朝代中,商人地位最低的朝代,便是明朝!
&esp;&esp;這可能與朱元璋出身有關,奸商害死過他的家人,朱元璋一直認為,商人與貪官汙吏是一樣可恨的,需要極力打壓。
&esp;&esp;在明初,只有軍籍、農籍、匠籍等,根本就不存在商籍。
&esp;&esp;重農抑商,成為了朱元璋的一個基本國策。
&esp;&esp;想要改變這個國策,最大的困難不是已經躺在孝陵的朱元璋,而是儒家“重農抑商”的思維。
&esp;&esp;當官的希望安穩,大力發展農業經濟。
&esp;&esp;商人?
&esp;&esp;今天在京師,明天到了北直隸,後天說不定就跑到海上去了,我還管不管了?
&esp;&esp;都給我待在土地上,拴住,這樣才好管理,不是嗎?
&esp;&esp;再說了,商人都把錢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