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語爺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年過去,唐宮在李敏的治理下愈發繁榮昌盛,成為了天下人嚮往的樂土。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祥和的盛世景象之下,卻隱藏著一股不為人知的暗流。
這一日,李敏正在御書房中審閱奏摺,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吵鬧聲。他眉頭微皺,放下手中的硃筆,問道:“外面何事如此喧譁?”
太監匆匆進來稟報:“陛下,是禮部尚書和吏部尚書在宮門外爭吵起來,引得眾人圍觀。”
李敏臉色一沉:“竟在宮門前爭吵,成何體統!速速將他們帶來。”
不多時,禮部尚書王大人和吏部尚書劉大人被帶到了御書房。兩人見到李敏,連忙跪下請罪。
“你們身為朝廷重臣,為何在宮門前不顧體面,公然爭吵?”李敏嚴厲地問道。
王大人搶先說道:“陛下,此次爭吵實非臣之本意。只因吏部在選拔官員時,偏袒了一些無能之輩,導致禮部在安排禮儀事務時諸多不順。”
劉大人則反駁道:“陛下,王大人此言差矣。選拔官員皆有嚴格標準,何來偏袒之說?倒是禮部在一些重要場合的安排上,過於刻板,不知變通。”
李敏聽著兩人的爭辯,心中明白這背後恐怕不僅僅是工作上的分歧。他沉思片刻,說道:“此事朕自會派人調查清楚,你們先退下吧。”
待兩人離開後,李敏感到此事非同小可。官員之間的矛盾若不及時解決,勢必會影響朝廷的正常運轉。他決定派自己的心腹大臣張丞相去徹查此事。
張丞相經過一番明察暗訪,發現吏部和禮部之間的矛盾並非偶然。原來,近年來朝廷中的黨派之爭日益嚴重,一些官員為了自身利益,拉幫結派,互相攻擊。
李敏得知此事後,大為震怒:“朕一心想要打造一個清明的朝堂,沒想到竟有如此烏煙瘴氣之事。”
他立即召集了所有大臣,在朝堂之上嚴厲斥責了這種結黨營私的行為,並下令嚴懲相關人員。然而,這一舉措卻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
在京城的一家酒樓裡,幾位官員秘密相聚。
“陛下這次動真格的了,我們可得小心行事。”一位官員憂心忡忡地說道。
“哼,陛下太過剛愎自用。我們為朝廷盡心盡力,卻落得如此下場。”另一位官員憤憤不平。
“莫要亂說,小心禍從口出。”有人提醒道。
與此同時,邊境也傳來了不好的訊息。北方的遊牧民族見唐宮內部出現動盪,趁機集結兵力,頻頻騷擾邊境。
“陛下,邊境戰事吃緊,急需增援。”將軍在朝堂上焦急地說道。
李敏深知邊境安危關係重大,立即調撥糧草和兵馬,派得力將領前往抵禦外敵。
然而,就在這時,國內又遭遇了嚴重的水災。洪水淹沒了大片農田,百姓流離失所。
“陛下,災情嚴重,及時救助,恐生民變。”大臣們紛紛進言。
李敏感到壓力巨大,但他深知自己不能退縮。他一方面下令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另一方面組織人力物力治理水患。
在這個過程中,李敏日夜操勞,身心俱疲。皇后見他如此辛苦,心疼地說道:“陛下,您要保重身體,莫要累垮了。”
李敏握住皇后的手,說道:“朕身為一國之君,怎能在百姓受苦時安享清閒。”
經過一番努力,邊境的戰事逐漸穩定,水災也得到了控制。但李敏知道,這些只是暫時的緩解,要想徹底解決問題,還需要從根本上進行改革。
他再次召集大臣,商討改革之策。
“朕決定推行新的官員考核制度,杜絕結黨營私之風。同時,加大對農業的投入,興修水利,確保糧食豐收。”李敏堅定地說道。
大臣們面面相覷,有人支援,有人反對。但李敏心意已決,不顧眾人的反對,毅然推行了改革。
改革的過程並不順利,遇到了重重阻力。一些既得利益者暗中破壞,甚至煽動百姓反對改革。
但李敏沒有放棄,他深入民間,傾聽百姓的聲音,向他們解釋改革的好處。百姓們逐漸理解並支援了他的改革舉措。
在李敏的堅持下,唐宮終於度過了這次危機。朝廷中的黨派之爭得到了遏制,邊境恢復了安寧,農業也迎來了豐收。
然而,李敏並沒有因此而放鬆警惕。他深知,要想讓唐宮的繁榮長久延續,就必須時刻保持警醒,不斷改革創新。
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李敏站在宮殿的高處,望著燈火輝煌的京城,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