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終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義。‘救民水火就是積德行善,是無上之善舉’。
每一個倒鬥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深深的恐懼,害怕遭到幽冥妖鬼的報復。一旦有了錢,都願意積德行善,佈施祈福。
白復洞察孫氏兄弟的心思,憑藉此點最終打動兩人,將這兩位老友動員起來,欣然前往太原,輔佐唐軍。
……
孫氏兄弟勘驗太原城後,根據城牆四圍地形,設計地道挖掘圖,把城外主要道路的地下,用“中”字型通道連線起來。
數十日後,在孫氏兄弟的指揮下,太原數千軍民齊上陣,在太原城四周深挖壕溝,在太原城外築成了數道‘地下長城’。
孫氏兄弟親自示範地道挖掘:將地道挖下一段後,再往下挖1米多深,又向前挖1米多長,再往上拉,形成“凹”字形狀。
在修築過程中,為解決地道里的通氣和飲水難題,孫氏兄弟將地道的通風口與地面上的器物,如煙囪、水井、牆樹洞等巧妙地結合起來。
建好後的地道如蛛網,密密麻麻連線;地堡若蟻穴,層層疊疊分佈。城內城外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藏人、轉移,又能儲藏糧草輜重,運兵、作戰等……
李光弼時不時跑進地道查勘工程進度,對這兩位世襲罔替的發丘、摸金傳奇,欽佩不已:
建好的地道一般寬二米、高一米半、壓土厚二米以上。地道內設有了望孔、弩箭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
地道入口隱蔽巧妙。牆壁、灶臺、水井、碾盤底、樹洞、野地崖旁都有偽裝的地道洞口,
為使敵人不敢入洞,唐軍在地道入口的下端修築陷阱、陷阱上覆蓋一塊活動翻板,底部倒插著竹籤、尖刀。
翻板平時用木棍支撐,可以走人。一旦燕兵進入地道,唐軍就可將支撐翻板的木棍抽開,燕兵踏上翻板,就會掉入陷阱,被利刃洞穿。
兩條或多條地道的連線處設有翻口——帶軸的木板或石板蓋。當翻口翻過一定角度後,即堵死某條地道而開通另一地道。利用翻口,可誘導燕兵進入陷阱或死衚衕。一旦進入死衚衕,唐軍可透過兩側的箭孔狙擊燕兵。
地道主巷分上下復洞。地道支線縱橫交錯,“棋盤路”猶如迷宮,沒有唐軍帶領,就算燕兵殺進來,也會迷失方向。
若燕兵發現洞口,進入地道,唐軍可利用地道內設定的觀測孔,觀察燕兵動向。
地道兩側牆壁、城牆基下、夾牆裡、壕溝等樞紐、要道、拐彎處,分佈著大量的箭孔。
箭孔後的掩體裡,備有立射或坐射的單人諸葛連弩。一名唐軍士兵操作,就可射殺數十燕兵,讓進入地道內的燕兵無路可逃。
為了防止燕兵用水、火、煙燻破壞地道,唐軍還在地道內設有卡口、翻板、防煙蓋、防水門,或將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細、並設有直通遠處村落的突圍口。
這樣,地道便成了進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壘。
除此之外,孫氏兄弟讓士兵用挖掘壕溝的泥土在城內增築黏土泥壘,作黏土泥壘數十萬。眾將皆不知這些泥壘將來會用於何處。但鑑於二人在業內的江湖地位,眾將不敢質疑。
等到燕軍攻城,城牆屢屢坍塌之時,眾人才發現這些黏土泥壘的妙用。燕軍每攻破一處城牆,李光弼就命人用黏土泥壘把缺口堵上,快速修繕,令攻城燕軍大為光火,無計可施。
玉米小說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