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終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嘉貞、張說、張九齡等人先後拜相,他們或為官清廉,或政寬刑息,或滿腹文采……這些賢相輔佐聖上,共同開創了開元盛世!
但是,這些宰相也有一個共同的致命弱點:他們只會勸說陛下節省財政開支,卻不會幫助朝廷增加財稅收入。因為他們深知,增加稅負,就意味著盤剝百姓。這是熟讀孔孟之學的賢相們斷不能為的。
而精減官僚機構,減少軍事行動這類節省財政開支的行為,隨著大唐的興盛,陛下開疆拓土的雄心,節流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有限。
所以,對朝廷財政來說,最重要的是開源!
天寶年間,每年平均的財政收入大約是:租錢二百餘萬緡,粟一千九百八十餘萬斛,絹七百四十萬匹,綿一百八十餘萬屯,布一千零三十五餘萬端。這些錢糧遠不夠維持整個帝國的運轉,更別說揚我國威、征伐四夷,雖遠必誅了。
於是,另一批懂得弄錢斂財的“能臣幹吏”,便進入了陛下的視野:
宰相裴耀卿、監察御史宇文融、水陸轉運使韋堅、太府卿楊崇禮之子楊慎矜、戶口色役使王鉷、宰相李林甫……
在我看來,除裴耀卿之外,其餘每一位,都是讓帝國財政飲鴆止渴、走向懸崖之臣。他們為了得到聖上的恩寵,不惜盤剝地方、壓榨民間,更重要的是徹底破壞了朝廷正規的財政系統。
隨著吐蕃在西部的崛起、北方邊事的緊張,大唐的財政已經養不起邊關的軍隊。
聖上不得不設立節度使,把邊關的軍權、財權、行政權授予同一個人,讓其自己想辦法養活軍隊,備戰打仗。
玉米小說閱讀網
如遇斷更,未更新,可到新站(玉米小說網)檢視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