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終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野草閒花滿地愁,龍爭虎鬥幾春秋。舉頭吳越齊青楚,轉眼梁唐晉漢周。概世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休。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
歷史上確有諸多例項可以應證這句話。東漢末年,劉焉為避世亂而自請益州牧,後以五斗米教作亂阻斷交通為由,中斷與中央聯絡,呈半獨立狀態,甚至私做輿車千餘騎,欲稱帝,成為三國時代最早的一批割據勢力。而西晉末年雖有“八王之亂”在先,但在晉朝疆域內率先割據稱帝的卻是在蜀地自立的成漢政權。以上是前半句的證明。至於後半句,光武帝平定中原而得隴望蜀,最終消滅公孫述政權實現統一。
巴蜀,自古就是英雄仙俠輩出之地。
大唐天寶九年,巴蜀,青城山邛崍古道。翠林幽谷,松濤陣陣;流泉飛瀑,澗水潺潺。正所謂:“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爹,還有多久能到啊?”一個十一二歲的綠裳長腿少女,望著一眼看不到頭的盤旋山路,嘆了口氣。
“快了。”少女身邊鬚髮濃密的中年男人有些不耐煩的回答。
“爹,我真的不想來這兒。”
“別學你娘那般任性!”中年男子扭頭吼了少女一句。
少女聽罷,不再說話,淚光漣漣。強打起精神,跟著他爹一步一步往山上挪去。父女倆一路無言。
大概又走了一個時辰,幽幽古琴聲伴隨著溪水落山澗的聲音傳入少女的耳朵。這少女側耳傾聽片刻後,止住了眼淚,在好奇中加快了登山的腳步。轉過三個盤旋路口,在丈人峰峭壁下,出現了一排氣勢宏偉的道觀,遠處傳來陣陣喝彩聲。沉默半響的中年男子終於開口:“到了。”
道觀主殿建福宮的演武坪,被一片開闊的青翠竹林包圍,數十名身著道袍的人圍在一起,不時發出陣陣讚歎和掌聲。少女天性,瞬間忘記了剛才的委屈,跟著那名中年男子擠入了人群。
只見兩名少年在琴音的伴奏下比試劍法,兩人身形如風,如翩翩驚鴻在竹林間穿梭飛旋。劍光如雪,劍光到處,落英繽紛。兩人交手了十幾招後,錯身分開,各自停留在竹子枝頭調勻內息。其中一名男子約十七八歲,身著青衣,身材偉岸修長,肌肉健碩緊緻,古銅色膚色,眉宇之間頗有幾分英氣,只是眼帶桃花,有點壞壞的味道,但卻是少女懷春最難忘懷的那種勁兒。另一白衣少年大約十三四歲,白淨清秀,眼神清澈,不像個習武的,倒象鄰家乖乖的讀書郎。
稍事休息後,青衣少年率先進攻。他左手手捏劍訣,駢直食指中指,無名指和拇指雙扣,右手斜拖長劍,“噌噌噌”三個大步,向前衝去。長劍劍尖在沙石地上快速拖動,擦出一道火花,聲勢逼人。
白衣少年不敢大意,屏氣凝神,虎鶴雙形,拉開功架。身體微微前傾,若猛虎撲食狀。雙手握劍,持劍如持笏,抱在胸前。劍尖前指,若有若無地顫動,遙指青衣少年胸前要穴。
一個是侵略如火,一個是不動如山。風助火勢,星火燎原。
衝到近前,青衣少年一劍從地上撩起,挑向白衣少年下腹。角度詭譎,如蛇信吞吐。
白衣少年雙手合劍下劈,一招“力劈華山”,斬斷青衣少年長劍的進攻路線。
長劍相碰,電光四射,如虛室生白。
白衣少年虎口發麻,連退三步。
青衣少年得勢不饒人,上步如弓,手腕急抖,連刺三劍,一劍快過一劍。
白衣少年步伐靈動,一個滑步,如游魚擺尾,“哧溜”一下,躲開三劍攻勢,伺機反擊。
見青衣少年劍勢用老,白衣少年不等其收招,以脊柱核心為軸,右腳畫弧,扇形跳步,藉著身型旋轉之力,掄劍斬向青衣少年脖頸兒。
青衣少年架劍格擋,護住要害。彈腿如風,踢向白衣少年腿部環跳穴。
這一招攻守兼備,贏得一片喝彩。
少女身旁,一對老少道士的對話吸引了她的注意:
“師傅,秦師兄和復師弟誰更厲害?”
“當然是你秦師兄了,他可是青城上下唯一一個能在十幾歲練成風神訣的。咱們正一道創教始祖道凌祖師都是在二十多歲時才練成的。”
“啊,秦師兄這麼厲害啊?”
“可不,青玄掌門認為你秦師兄是百年不遇的武學奇才,要靠他把咱們正一道發揚光大,所以才讓青石道長將本門絕學清囊相授。”
“快看,傳說中的風神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