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代哲學與醫學的完美融合。在探索疼痛奧秘的道路上,周易哲學將永遠是我們的指引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
二、《舉痛論篇第三十九》是《黃帝內經·素問》中的一篇。其主要內容是黃帝與岐伯關於人體疼痛的病因、症狀以及診斷方法的討論。具體如下:
1. 疼痛的病因:
開篇黃帝問岐伯人體五臟突然疼痛是由什麼氣導致的。岐伯回答,經脈中氣血流行不止,若寒氣侵入經脈,會使氣血留滯、凝澀不通,寒邪在脈外會使血少,在脈中會使氣不通,從而突然疼痛。
2. 不同型別疼痛的表現與機理:
疼痛忽止:寒氣客於脈外,脈寒收縮,牽引小絡會突然疼痛,但得熱後疼痛立刻停止;若再次受寒則疼痛持久。
痛甚不休:寒氣侵入經脈之中與熱氣相互交迫,經脈滿盛則疼痛不止;寒氣停留,熱氣上湧,脈充大、血氣亂,疼痛也會非常劇烈且不可按。
痛甚不可按:寒氣稽留,熱氣上逆,使經脈氣血紊亂,就會痛得厲害不能觸按。
按之痛止: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而痛,按揉後血氣散則痛止。
按之無益:寒氣客於俠脊之脈,位置深按不到,所以按揉沒有效果。
喘動應手:寒氣客於衝脈,衝脈不通,氣因之鼓脈欲通,會出現腹痛且跳動應手。
心與背相引而痛:寒氣客於背俞之脈,血脈凝滯、血虛則痛,背俞與心相連,故心與背相引而痛,按之熱氣至則痛止。
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厥陰脈環絡陰器繫於肝,寒客脈中則血澀脈急,導致脅肋與少腹牽引作痛。
腹痛引陰股:厥氣客於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在下相引,會腹痛牽引陰股。
痛宿昔而成積: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氣稽留不行,日久會形成積聚。
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間復生:寒氣客於五髒,厥逆上洩,陰氣竭、陽氣未入,會突然痛死不知人事,陽氣恢復則甦醒。
痛而嘔: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會疼痛且嘔吐。
腹痛而後洩:寒氣客於小腸,小腸陽氣不化,水谷不得停留,會腹痛而後洩瀉。
痛而閉不通:熱氣留於小腸,內熱傷津,會腸中痛、大便閉結不通。
3. 診斷方法:
望診:五臟六腑在面部各有其所屬部位,透過觀察面部五色,如黃色、赤色主熱,白色主寒,青色、黑色主痛,可輔助診斷疾病。
切診:看主病的經脈,脈堅實的為邪氣結聚;脈充盛高起的屬氣血留滯;脈陷下的是氣血不足,多屬陰證。
總的來說,《舉痛論篇第三十九》強調了疼痛的多種表現和相應的病因病機,突出了問診、望診、切診在診斷中的應用,對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疼痛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舉痛論篇第三十九的原文與譯文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原文:
黃帝問曰:餘聞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今餘問於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令驗於己而發矇解惑,可得而聞乎?
岐伯再拜稽首對曰:何道之問也?
帝曰:願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
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間復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後洩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別之奈何?
岐伯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
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
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
寒氣客於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
寒氣客於衝脈,衝脈起於關元,隨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