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是什麼病呢?
岐伯說:這種病名叫酒風。
黃帝說:怎樣治療呢?
岐伯說:用澤瀉、白朮各十分,麋銜五分,合起來用三指撮量,在飯後服用。
所謂脈象沉而細的,指的是手下感覺如同針刺一樣,按摩時感覺脈象堅緊;脈象博動大的。上經是說氣機與天相通,下經是說疾病的變化,金匱是判斷死生的,揆度是切按揣度的,奇恆是說奇病的。所謂奇病,就是使奇病不按四時的變化而死亡;所謂恆病,就是按四時的變化而死亡。所謂揆,就是切按探求的意思,是說要仔細探求脈象的道理;所謂度,就是要確定疾病的部位,按照四時來衡量。
二、《黃帝內經》素問第 46 章病能論深度解析
《黃帝內經》素問第 46 章病能論,猶如一部古老而深邃的醫學寶典,為我們揭示了人體疾病的奧秘與診治之法。
黃帝問道:“人患胃脘癰,應如何診斷呢?”歧伯回答道:“診斷時,應診察胃脈。脈象沉細,沉細則氣逆,而人迎脈甚盛。人迎脈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能流通,所以胃脘會生癰。”這讓我們瞭解到透過脈象可以洞察疾病的根源。
接著,黃帝又問:“有人睡覺時不安穩,這是為何呢?”歧伯解釋道:“內臟有所損傷,而精氣有所寄託則能安睡,所以人不能懸空判斷其病。”這揭示了人體內在平衡與睡眠質量的緊密關聯。
當問及“人不能仰臥而臥”的原因時,歧伯指出:“肺為臟腑之蓋,肺氣盛則脈象大,脈象大則不能仰臥。其論述在奇恆陰陽中。”這讓我們認識到肺臟在人體姿態中的重要作用。
對於“患厥病者”的診斷,歧伯分析道:“冬季右脈本應沉緊,這符合四時之象,但左脈浮而遲,與四時相悖。在左則主病在腎,與肺也有密切關係,會導致腰痛。”透過脈象的變化,能夠準確判斷疾病的所在及相關影響。
當談到“頸癰”的治療時,歧伯強調:“這是同名異等的情況。癰氣鬱結者,宜用針挑開去除;氣盛血聚者,宜用砭石瀉之。這就是同病異治的道理。”這讓我們明白治療方法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
對於“怒狂病”的產生,歧伯指出:“生於陽氣。”黃帝追問“陽何以使人狂”,歧伯解釋道:“陽氣因突然受挫而難以決斷,所以容易發怒,病名為陽厥。”並且透過觀察陽明、巨陽、少陽的動靜情況來判斷病情。對於治療,提出“奪其食即已”,同時讓患者服用生鐵洛為飲,以達到下氣的效果。
當遇到“身熱解墯,汗出如浴,惡風少氣”的病症時,歧伯診斷為“酒風”,並提出澤瀉、術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三指撮為後飯的治療方法。
在這一章中,還提到了“深之細者”的脈象特徵,以及“上經”“下經”“金匱”“揆度”“奇恆”等概念。“上經”言氣之通天,“下經”言病之變化,“金匱”決死生,“揆度”切度之,“奇恆”言奇病。奇病不隨四時而死,恆病則隨四時而死。而“揆”則是指切求脈理,“度”則是要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
總的來說,這一章內容豐富而深刻,為我們展現了古代醫學家對疾病的精準洞察和睿智思考,是中華醫學寶庫中的璀璨瑰寶,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傳承。
三、用周易哲學從幾個方面對《黃帝內經》素問第 46 章病能論深度解析的內容:
(一)陰陽平衡
病能論中所涉及的疾病與健康狀態,體現了陰陽的失衡與平衡。疾病的發生往往是陰陽失調的結果,而治療則是追求陰陽的重新平衡。
(二)變化與轉化
周易強調事物的變化與轉化,病能論中疾病的發展與變化,以及不同治療方法的應用,也體現了這一哲學思想。疾病可以從一種狀態轉化為另一種狀態,治療方法也需要因時而變。
(三)象數思維
象數在周易中具有重要意義,在病能論中,脈象、症狀等可以看作是一種象,透過對這些象的分析和理解,來把握疾病的本質和規律。
(四)整體觀念
周易注重整體的關聯性,病能論也強調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疾病的發生與全身各部分的相互關係密切相關,治療也需要從整體上進行考慮。
(五)動靜結合
周易認為動靜是相互依存的,病能論中治療方法的選擇也需要考慮動靜的平衡,既要祛除病邪的動,又要維護身體的靜。
四、用不同詞牌名來讚美《黃帝內經》素問第 46 章病能論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