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斷方法。能夠懂得這五項要道,就可以掌握緩急先後。近世運用針刺,一般的用補法治虛,瀉法制滿,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陰陽的道理,隨機應變,那麼療效就能更好,如響之應,如影隨形,醫學的道理並沒有什麼神秘,只要懂得這些道理,就能運用自如了。
黃帝說:想聽聽其中道理。
岐伯說:凡用針的關鍵,必先集中思想,瞭解五臟的虛實,三部九侯脈象的變化,然後下針。還要注意有沒有真髒脈出現,五臟有無敗絕現象,外形與內臟是否協調,不能單獨以外形為依據,更要熟悉經脈血氣往來的情況,才可施針於病人。病人有虛實之分,見到五虛,不可草率下針治療,見到五實,不可輕易放棄針刺治療,應該要掌握針刺的時機,不然在瞬息之間就會錯過機會。真刺時手的動作要專一協調,針要潔淨而均勻,平心靜意,看適當的時間,好象鳥一樣集合,氣盛之時,好象稷一樣繁茂。氣之往來,正如見鳥之飛翔,而無從捉摸他形跡的起落。所以用針之法,當氣未至的時候,應該留針侯氣,正如橫弩之待發,氣應的時候,則當迅速起針,正如弩箭之疾出。
黃帝道:怎樣治療虛症?怎樣治療實症?
岐伯說:刺虛症,須用補法,刺實症,須用瀉法;當針下感到經氣至,則應慎重掌握,不失時機地運用補瀉方法。針刺無論深淺,全在靈活掌握,取穴無論遠近,侯針取氣的道理是一致的,針刺時都必須精神專一,好象面臨萬丈深淵,小心謹慎,又好象手中捉著猛虎那樣堅定有力,全神貫注,不為其他事物所分心。
二、從《周易》哲學的觀點來看,《黃帝內經·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中的“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陰陽互動觀:
陰陽的基礎作用:《周易》認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陰陽兩個方面,陰陽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在“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這句話中,天為陽,地為陰,天地之氣的交融就是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陽氣具有輕清、上升、溫熱等特性,代表著積極、主動、生髮的力量;陰氣具有重濁、下降、寒冷等特性,代表著消極、內斂、滋養的力量。人作為天地陰陽相互作用的產物,體內也蘊含著陰陽二氣,並且陰陽的平衡對於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
陰陽平衡與人體健康:《周易》強調陰陽的平衡與和諧,只有陰陽平衡,事物才能處於穩定、健康的狀態。在人體中,陰陽平衡表現為氣血的調和、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轉等。如果陰陽失衡,就會導致疾病的產生。例如,陽氣過盛可能會出現發熱、煩躁、口渴等症狀;陰氣過盛則可能出現畏寒、肢冷、腹瀉等症狀。因此,中醫治療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以達到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
2. 天人合一觀:
人與自然的統一:《周易》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整體。“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體現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命來源於天地之氣的結合。人依賴自然界提供的物質和能量生存,同時也受到自然界的變化和規律的制約。正如《周易》中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應該順應天地的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對自然的感應:《周易》認為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感應關係,自然界的變化會影響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態,而人的行為也會對自然界產生影響。在《黃帝內經》中,也強調了人體與自然界的密切聯絡,如人體的經絡氣血與四季的變化、晝夜的更替等都有著相應的規律。因此,人要保持健康,就需要根據自然界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做到“法天則地,隨應而動”。
3. 變化發展觀:
氣的變化與生命的形成:《周易》認為世界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這種變化是由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推動的。在“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中,天地之氣的結合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處於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這種氣的變化孕育了生命的誕生和發展,人作為一種生命形式,也是在天地之氣的不斷變化中逐漸形成的。從生命的孕育到成長、衰老、死亡,都是氣的變化過程在人體上的體現。
對生命變化的認識和應對:《周易》的變化發展觀提醒人們要正確認識生命的變化規律,並且積極應對變化帶來的挑戰。在中醫理論中,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適應疾病的發展。同時,人們也應該注重養生,透過調整飲食、作息、運動等生活方式,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