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探索,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發展。這一經典篇章不僅是醫學史上的寶貴遺產,更是哲學思考在醫學領域的生動體現。
三、《黃帝內經·素問》中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原文如下
黃帝問曰:餘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對曰: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慕之累,外無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當今之世不然,憂患緣其內,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至,虛邪朝夕,內至五臟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帝曰:善。餘欲臨病人,觀死生,決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聞乎?
岐伯曰: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也。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變化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常求其要,則其要也。夫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所以遠死而近生。生道以長,命曰聖王。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湯液,十日,以去八風五痺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蘇草荄之枝,本末為助,標本已得,邪氣乃服。
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形已成,乃欲微針治其外,湯液治其內,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帝曰:願聞要道。
岐伯曰:治之要極,無失色脈,用之不惑,治之大則。逆從倒行,標本不得,亡神失國!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餘聞其要於夫子矣!夫子言不離色脈,此餘之所知也。
岐伯曰:治之極於一。
帝曰:何謂一?
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帝曰:奈何?
岐伯曰: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帝曰:善。
四、以白話文的形式將《黃帝內經·素問》中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進行全文翻譯
黃帝問道:我聽說古代治病,只是轉移病人的精神和改變氣的執行,用祝由的方法就能治好病。現在治病,用藥物從內部治療,用針石從外部治療,可是有時能治癒,有時卻不能治癒,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在古代,人們生活在禽獸之間,透過活動來躲避寒冷,居住在陰涼處來避暑,內心沒有眷戀和羨慕的負擔,在外也沒有追求官職的形跡,那是一個恬淡安靜的時代,邪氣不能深入人體。所以,用藥物不能治療內部的疾病,用針石不能治療外部的疾病,因此可以透過轉移精神、祝由的方法來治病。而在當今之世就不是這樣了,人們內心充滿憂患,形體又受到勞累的傷害,又不能順應四季的變化,違背寒暑的適宜性,賊風屢次侵襲,虛邪早晚不斷侵犯,這樣就會內至五臟骨髓,外至空竅肌膚,所以小病會加重,大病就會死亡,因此祝由的方法也不能治癒了。
黃帝說:好。我想在給病人診治時,觀察病人的生死,決斷疑難病症,想知道其中的要領,就像日月的光輝一樣,能告訴我嗎?
岐伯說:氣色和脈象,是上天所重視的,也是先師所傳授的。上古時期,讓僦貸季整理氣色和脈象而通達神明,結合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等,不背離正常的規律,觀察它們的變化和轉移,來領悟其中的奧妙,瞭解其中的要領,要想知道要領,那麼氣色和脈象就是關鍵。氣色與太陽相應,脈象與月亮相應,經常探求其中的要領,就是要領所在。氣色的變化,與四季的脈象相應,這是上天所重視的,也是與神明相合的,所以能遠離死亡而接近生命。養生之道得以長久,這就叫做聖王。
中古時期治病,病剛發生時就用湯液治療,十天就能治癒八風五痺等病,如果十天還沒好,就用草蘇、草荄的枝葉作為輔助,標本都得到了,邪氣就會被制服。
而近世治病就不是這樣了,治病不根據四季的變化,不瞭解日月的執行,不審察疾病的順逆,等病形已經形成,才想用微針治療外部,用湯液治療內部,醫術粗淺的醫生魯莽行事,認為可以強攻,結果病還沒好,新的病又產生了。
黃帝說:我想聽你講講治病的要領。
岐伯說:治病的關鍵,在於不要失去氣色和脈象,運用時不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