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徵其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徵其脈不奪其色奪者,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奪者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肝與腎脈並至,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溼若中水也。
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巔疾。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
有脈俱沉(chén)細數(shuo)者,少陰厥也;沉細數散者,寒熱也;浮而散者為朐(xuàn)僕。諸浮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有躁者在手,諸細而沉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洩及便膿血。
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
推而外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痺也。
二、《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黃帝問道:診脈的方法是怎樣的呢?岐伯回答說:診脈通常在清晨進行,此時陰氣尚未擾動,陽氣尚未耗散,飲食尚未進入體內,經脈氣血尚未充盛,絡脈之氣也調勻,氣血未受到擾亂,因此可以診察到有病的脈象。如果在其他時間診脈,就可能會出現脈象異常的情況。
切脈時要注意脈象的動靜變化,觀察眼睛的神采,審視面部的五色,以判斷五臟的虛實情況,六腑的強弱狀態,以及身體的盛衰。透過這些綜合觀察,可以判斷疾病的死生預後。
脈象是血液匯聚的地方。脈象長表示氣血調和,脈象短表示氣分有病,脈象數表示心中煩熱,脈象大表示病情加重。
上半身脈象盛則呼吸急促,下半身脈象盛則脹滿,脈象代則表示元氣衰弱,脈象細表示氣少,脈象澀則表示心痛。
脈象渾濁如湧泉般湧動,是病情加重的表現,面色也會變得晦暗;脈象綿綿無力,如弓弦斷絕般,是死亡的徵兆。
眼睛的神采和麵部的五色,是氣血的外在表現。面色應該是明潤光澤的,紅色應該像白綢裹著硃砂,而不是像赭石那樣暗紅;白色應該像鵝毛一樣潔白,而不是像鹽那樣蒼白;青色應該像青玉般潤澤,而不是像藍色那樣發青;黃色應該像絲綢裹著雄黃,而不是像黃土那樣枯黃;黑色應該像黑漆一樣烏黑,而不是像地蒼那樣灰暗。如果五色的細微變化都能顯現出來,那麼壽命就不長了。
眼睛的精明,是用來觀察萬物、辨別黑白、審察長短的。如果把長的看成短的,白的看成黑的,那麼就是精氣衰竭的表現。
五臟是身體的中心,中焦盛滿則髒氣滿溢,會出現聲音如從室中發出的症狀,這是中氣被溼邪所困。說話聲音低微,一天到晚重複說同樣的話,是正氣被奪的表現。衣服不整,言語錯亂,不避親疏,是神明錯亂的表現。倉庫不藏,是門戶不固的表現;水泉不止,是膀胱不藏的表現。五臟能夠保持正常功能則生,失去正常功能則死。
五臟是身體強壯的根本。頭是精明之府,頭低垂、目深陷,是精神將要衰敗的表現。背是胸中之府,背彎曲、肩下垂,是胸中之府將要敗壞的表現。腰是腎之府,腰部轉動不靈,是腎氣將要衰竭的表現。膝是筋之府,屈伸困難,行走時彎腰曲背,是筋將要疲憊的表現。骨是髓之府,不能久立,行走時震顫搖擺,是骨將要疲憊的表現。身體強壯則生,身體虛弱則死。
岐伯說:脈象與四季的變化相應,如果脈象與季節相反,就是有餘或不足的表現。脈象太過或不足,與季節相應,稱為“精”;脈象不足或太過,與季節相反,稱為“消”。如果脈象與季節不相應,就稱為“關格”。
黃帝說:脈象在四季中是如何變化的呢?如何知道疾病的所在部位呢?如何知道疾病的變化呢?如何知道疾病是在體內還是體外呢?請問這五個問題,可以講給我聽嗎?
岐伯說:讓我來說說脈象與天地運轉的關係吧。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的變化,陰陽的相應,如春天的溫暖,轉為夏天的暑熱;秋天的肅殺,轉為冬天的凜冽。四季的變化與脈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