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抉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到哭成這樣的皇帝老爹,要說他現在是在為流民流淚,李承乾是打死也不會相信的。雖說這麼說可能有點不孝,但是對自家人下手都如此狠毒的他,怎麼可能在這裡觸景生情,哭出來。

文章裡什麼感同身受的話,其實是老先生囑咐後,他才加上去的。

一般像這樣對皇帝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奏摺,多多少少都要加一點側面拍馬屁的句子。平時辦事的時候也是這樣,對上司有意見,委婉而不傷面子的提出來,上司改正了錯誤,自己還做出了貢獻,皆大歡喜嘛。

像魏徵這樣一點不加以鋪墊,直接指著鼻子開口的,絕對是二百五。

朝臣們也發現了皇帝的流淚,頓時惶恐的拜服於地,沒人敢吭聲。

平日裡,就連魏徵都不敢在皇帝大怒或者大哀的時候跳出來唱反調,或者幸災樂禍。

無數的事實證明,唱反調不是大罪,而敢在皇帝傷心的時候一個人樂的,一般能笑到九泉之下。

接過宦官跪遞過來的奏摺,李世民將它放在案頭,沉聲道:“看來,朕還是太沉溺於這太平光景了啊。縮在皇宮裡錦衣玉食的,竟然忘記深山裡面還有忍凍捱餓的流民。都是中原的百姓,如何能到這步光景。

草籽這東西,朕帶兵缺糧的時候,也吃過。幾大碗下肚,也只是頂一時之飢。冬日作戰,士兵禦寒之物不足,多有凍傷。手足壞死而截者數不勝數。戰亂的時候這般,也就罷了,如今大唐建國已經九年之久,各地軍閥也都被消滅,外敵雖對中原土地垂涎欲滴,但是敢於行動的,只有頡利一個。

這樣的太平年景,大唐境內竟然還有這麼一批忍受痛苦的百姓。朕心甚痛啊,太子所書,雖語病多多,但是其中道理,振聾發聵。朕覺得,此提議可行,諸君以為如何?”

李靖、牛進達早就在奏摺上署名,所以第一時間站了出來,異口同聲道:“太子所言有理,臣附議!”

這樣的話,就代表他們將首要的功勞送給了太子。

第二批站出來的是房玄齡、長孫無忌、蕭瑀、虞世南、孔穎達等人。

長孫無忌站出來的原因很簡單,他被太子的推想饞到了!

現在他任職戶部尚書,掌管國庫,世人都以為這是個放屁油褲襠的職位,但是隻有他知道這段時間以來,他為國庫操了多少心。

在皇帝接連下旨免除窮困地區賦稅勞役的前提下,國庫空虛是必然,而空虛的國庫,不止要承擔天下官員俸祿,還要承擔三省六部的需要,遇到有出現天災的州府,還要賑濟。如何用有限的錢多辦事兒,可是讓他操碎了心。

現在大唐百廢待興,不管哪裡,都缺人,荒蕪的田地不是一塊兩塊,就算百姓們拼了命的種,人少有個蛋用?

若是流民出山,就能給基層注入一股新鮮血液,那麼對戶部來說,將來的“豐收”可謂是板上釘釘了。

“臣長孫無忌,附議!”

“臣房玄齡附議!”

“臣蕭瑀附議!”

....

有這幾位大佬帶頭,一些在他們手下的官員、一些因為擔心過早出頭的官員,都站了出來,接連附議。

他們中有的是確實覺得太子說的有道理,有的純粹就是為了跟風,還有一些,則是為了給諸位大佬一個面子。李綱在奏摺上的一個突兀的署名,起到的就是最後一個效果。

就算太子年幼擺在那裡,有他的署名在,也能帶起一些官員跟隨。

看著一個個的官員離群而出,都喊“附議”,李承乾卻沒有一點高興的感覺。

令他意外的是,外號“百姓代言人”的魏徵,此時居然依舊坐在原地,眼觀鼻、鼻觀心的菩薩模樣。

導演,這劇本,不太對啊!

這傢伙不是應該第一個竄出來的嗎?

李孝恭和幾個皇親交換了眼神,也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

皇帝明顯認同太子的奏摺,更何況太子就是自家人,哪有胳膊肘往外拐的道理,這份力,於公於私都要出。

很快,在朝官員就有一多半附議。磁石只要吸起一根鐵釘,這個鐵釘也會連帶著一大片被提起來,就是這樣的道理。

就在這大勢所趨,形勢一片良好的時候,“附議”的聲音裡,忽然出現了突兀的一句“臣反對”!

李承乾循聲望去,只見一個國字臉的大臣站了出來,絲毫不覺得自己是在以寡敵眾,反而向前行,一直走到了最前端。

本來以為已經勝券在握的皇帝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古代之敗家兒子

古代之敗家兒子

雞蛋羹雞蛋羹
歷史 連載 2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