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不怕天子有大義,就怕天子會法術(上推了,求月票,收藏,追讀) (第2/3頁)
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徐晃正在心裡琢磨自己以後要跟哪個“天”混的時候,他突然看見城頭上的小天子正在努力拔劍——漢朝天子的佩劍是很長的!
長達七尺!
這哪兒是劍?簡直就是把短矛!而小天子劉協今年才十六歲,個頭還沒完全長好,身高才六尺多,現在要拔一把比自己還長的長劍,一把抽不出來,得分幾把來抽,而且抽完第一把後,還得小心翼翼地用手捏著劍身抽——這把天子劍是開了鋒的,可別割了手。
好容易才把劍給抽了出來,小天子又把長劍的劍身架在城牆垛口上,雙手握住劍柄,然後將劍尖瞄準了徐晃率領的盾戟士。徐晃看見這場面,真有點哭笑不得了。
這是什麼劍術?還把劍架在垛口上瞄準......小天子以為這是弩嗎?
就在這時,那小天子正在變聲期的嗓子忽然發出最大的吼聲:“落石術......”
徐晃當然聽不見小天子在吼什麼,因為他背後的鼓聲一陣響似一陣,但是離小天子不遠的鐘繇、楊修都聽見了,而且他倆都看見小天子用天子劍瞄準白波軍的盾戟士了。於是兩人都抽出自己的佩劍用力一揮,向擺在城頭上的拋石機旁計程車兵下達了命令。
只看見十二名拋石機長都已經雙手握住一根連著掛鉤的麻繩,用力一拉,本來勾住拋石機的“長臂”的勾子一下就被拉的脫了勾!
小天子設計的拋石機都是極其簡單的配重式拋石機,就是一個木頭架子上安裝了一根長杆,長杆又分成“長臂”和“短臂”,“長臂”一端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短臂”一端掛著個大號的木頭籃子,籃子裡裝滿了石塊。
另外,“長臂”上面還繫著幾條繩索,在完成發射以後,可由人力拖拽繩索,將“長臂”拉低,再掛上掛鉤,然後在皮套內裝上石彈,繼續發射。
這設計雖然簡單,但是可靠性卻很不錯,勾子一拉掉,槓桿原理馬上就發揮作用了!槓桿的“短臂”迅速被裝滿了石塊的配重藍壓下,而“長臂”則迅速揚起,隨著“長臂”撞在了拋石機頂部的一根欄杆上,發出“啪”的一聲巨響,裝在皮套內的石彈就被甩了出去!
為了加大打擊面,這十二臺拋石機的皮套裡面都裝著一包用破麻布包裹著的碎石塊兒。當這包碎石頭被甩上天空時,本來就破破爛爛的麻布就散開了,裡面的碎石頭就跟雨點兒似的向五六十步開外,正在衝向護城河上的吊橋的白波軍盾戟士落下——鍾繇設計的這個放下吊橋、開啟城門的“空城計”,目的就是把白波軍往吊橋這邊引。因為魯陽城頭上的拋石機手都不會瞄準,拋石機本身也很難挪動,就只能對著一個方向扔石頭,所以得想個辦法把對手引過來打。
十二臺拋石機一輪齊射就丟擲去十二包碎石,在空中散開了一大片,差不多有三四百塊小孩拳頭大小的石頭,就給徐晃所部來了個覆蓋打擊!
隨著一陣瘮人的“嘭嘭嘭”的石頭砸中人體的聲音,衝在最前面的盾戟士頓時就砸倒了一大片!徐晃自己都被石頭給砸著了,幸好他反應比較快,看見天上往下落石頭,就趕緊舉起盾牌護住頭臉,總算沒給砸中要害,但右肩還是捱了一下,疼得他連長戟都沒握住!
不過相比被石頭砸,這幫白波黃巾所受的心理打擊就更大了!這年頭紙張都沒大量生產,就更別說什麼印刷術了。如今的書都是抄寫在竹簡、木牘上的,成本極高!一般只有大戶人家才能藏上幾冊書,可以認得點字兒。至於博覽群書那都是世家大族的專利,連徐晃這樣出身,都沒見過幾冊書,而底下的白波黃巾士卒基本都是文盲!
所以包括徐晃在內,沒有人知道有拋石機這種器械.....黃巾賊要知道要這玩意兒,他們的攻堅能力就不會那麼差勁兒了!
既然不知道有拋石機,那天上怎麼會往下掉石頭?那不就是法術嗎?好像還是老劉家祖傳的!光武皇帝過去和人打仗的時候就有這樣的神奇事件發生啊!這事兒他們都知道!據說當年光武皇帝和王莽的人打仗,幾千打人家四十萬,怎麼都不可能贏。結果打仗的時候天降隕石把王莽軍的大營給砸了!
沒想到這法術居然還傳到了當今天子這裡......
正衝到半道的白波軍盾戟士一下就愣住了,全都站在那裡誰也不敢動了。
徐晃也知道不對了,不過一名優秀將領的直覺告訴他,現在往前衝還有機會!
於是徐晃就高聲呼喊道:“不要停下,向前衝......衝上去保衛天子!”
可是回答他的,卻是底下白波黃巾將士的高聲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