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雲外一聲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實心的木頭肯定不成,載不動。”

穀雨搖頭道:

“不是實心的,是空心的,那些倒在地上枯死的喬木,都是空心的。”

“啊?”

一群人疑惑的看著穀雨。

除了竹子,他們還真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其它夠粗的空心木頭。

毛眼走過去,用手撫摸倒在地上的一根喬木,摸索片刻,突然笑道:

“嗯,是泡桐樹,難怪穀雨聽裡面是空心的。好了,大家準備扎排吧,就找這些倒地的枯木,足夠承載咱們了。”

費仁美疑惑的拿起一個細的枯泡桐,撅折了一瞧,裡面真的有空心,也是嘖嘖稱奇。

毛眼則解釋道:

“這種木頭本來不是空心的,但因為是速生木,髓心比較大,所以乾燥後,會留下很大的空洞。這種木頭常用來做音箱,體輕共振好,雖然不是做排的好材料,但是臨時用用卻足夠了。”

說著,他轉頭問穀雨道:

“水道寬度多少,均勻嗎?”

穀雨內心裡測量了一下,說道:

“寬度接近四米,非常均勻,水面距離水道棚頂高矮不一,水深不平均,與激流有關。”

毛眼點了點頭,對著眾人道:

“扎排,寬度三米三,做短排三個,彼此蜈蚣體相連。”

這個寬度,在四米寬的水道內行走,既保持了安全距離,又能讓眾人依靠雙手和工具,利用水道牆壁控制木排行走速度。

而蜈蚣連的方式做短排,則是預防木排過長容易在拐彎的地方與石壁撞擊損毀。

這些人帶著碳纖維繩,足夠的鉚釘還有每人一把的殲滅者工兵鏟,製作三個小木排,不要太簡單。

反正也不需要造型好看,只需要暫時足夠結實就可以了。

經過一番忙碌,三個短木排終於製作完成,分別用纖維繩交錯連線結實。

當木排被他們用繩索順到暗河內時,身後傳來了轟隆隆的雷響,震徹萬宇。

大雨傾瀉而下時,眾人剛好坐上木排,順水而下。

嘩啦啦的水響留在身後,越來越遠。

腿姐和費仁美頭排掌舵,木排頭部架起了一個探照燈,四周漆黑的牆壁吸收了大部分的光線,只能讓大家看到身前不遠處暗沉沉的水面起伏,很難看到更遠處。

就近藉著燈光可以發現,這水道絕對是人工完成的,因為可以看到組成水道的,是一塊塊巨大的石磚,嚴絲合縫的堆砌而成。

河道只有四米寬,木排三米三,伸手很容易觸碰兩側石壁。

眾人在竹排上,需要利用手裡的工兵鏟隨時刮動石壁,控制木排的流速。

朱莉看著前方水道輪廓,驚歎道:

“天吶,這麼寬闊規整的下水道,除了近代以外,恐怕只有古羅馬才有這樣宏偉的地下工程吧。”

說到城市排水文明史,古羅馬是名副其實的元老,甚至有些古羅馬時期建造的下水道,現如今還在服役,福澤幾千年。

神經刀瞄了一眼水道輪廓,作為一個建築工程師,他對建築史的瞭解自然更加專業。

他搖頭道:

“看輪廓不像古羅馬的制式,古羅馬的下水道都呈慢圓形,弧度並不均勻,而這個下水道整個是圓的一部分,弧度無變化,更像是華夏商代的拱橋圓,所以不好判斷到底是哪個文明的產物。

整個下水道現在看來,沒有看到木製結構和陶管結構,可以斷定,這個下水道必定是非常古老的,而古老的年代,可考的,恐怕只有華夏的商和古羅馬有這樣的能力建造如此巨大的地下水道工程。”

神經刀所言基本是沒錯的,但這裡面華夏文明的下水道演化有點奇怪。

因為華夏文明在石器時代,就已經使用燒製的陶管作為城市下水道,甚至早在夏朝的二里頭遺址內,也都是陶管下水管道。

但是這種形式在商代完全被放棄,到了商代,從偃師商城來看,那裡的下水工程已經全都是石頭結構,沒有使用陶管,這也是個謎團。

不多時,水流開始加速,眾人不得不靠著工兵鏟使勁摩擦牆壁,給木排減速。

工兵鏟與石壁的交界處,火花四射,刺耳的聲音在狹窄的空間內迴盪。

突然,穀雨突然大聲道:

“全都臥倒......”

科幻靈異推薦閱讀 More+
尋找野生人類

尋找野生人類

雲外一聲雞
本雞新書【荒野的駭客】已上線,歡迎各位來“瞟”。所有的坑,終究都會變成山包包,莫急!!!八九同學穿到了三萬年以後的地球。這時候的地球上,一群叫做巴別的種族文明代替了曾經人類的位置,而至於人類這個動物,已經是巴別族神話傳說之中的神獸,野生家養的統統沒有。這原本也沒什麼,咱受過教育,懂得苟活,但被抓進動物園就不一樣了,這個——不能忍。好在一個沒有說明書,沒有顏值,沒有生產廠家的“球”系統出現了,漸行
科幻 連載 9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