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劍飄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元璋自稱明太祖之時,萬里江山初定,江湖氣息漸消,內外紛爭卻仍然如影隨形。初登基的他意氣風發,心中盤算著如何鞏固自己的統治,抑或在大明江山之上揮斥方遒。然而,一場席捲朝堂的冤案,卻令他在即位之初便遭遇巨大的考驗。
天順元年,正值春暖花開之際,皇宮內卻雲霧繚繞。太祖在金鑾殿上,手中捏著龍筆,面色凝重。自從李景隆被推翻後,朝中百官紛紛來表忠心,而這些表面上的忠誠讓朱元璋總是心生警惕。他知道,在這風雲變幻之際,不僅是手握重權的權臣,更有那些暗藏於心的妒忌者。
“來人!”朱元璋吩咐道,聲音低沉,卻透著鋼鐵般的決斷。
凌空而入的侍衛立刻跪下,戰戰兢兢道:“啟稟皇上,有密報來自東南邊關,言聞如有賊患,需得皇上定奪。”
朱元璋微微皺眉,心想邊疆雖有隱患,然內政更需先行加固。他擺擺手讓侍衛退下,心中卻掀起了無數波瀾。他對權臣的不信任讓他倍感孤獨,猶如暴風雨前的寂靜。
數日後,朱元璋召集百官於復政殿,話題圍繞邊關賊患及朝中權臣的動向。他目光如電,自上而下掃視眾臣。“眾卿,邊疆賊寇四起,朕欲派李大人北上巡視,爾等以為如何?”
李景隆未死之時,手握重兵,文臣武將對其皆多心存忌憚。可李景隆去世後,新任軍中大將卻不乏忠誠之士。他方才一開口,文官便紛紛附和,個個面露期待之色。
“皇上,李大人乃是平定四邊的能臣,必能驅逐賊寇!”一聲高亢的聲音捧城,眾大臣洗耳恭聽。
但在角落之中,江夏蘇家的嫡子蘇明看著這景象,心中暗自琢磨:“若李大人北去,朝中權力必生變動,的是好事還是壞事?”
賜寧王朱權從旁聽見,眼中不屑一顧,悄聲道:“你真以為李大人能撐得住那北方的局勢?若他失利,豈不是舉國皆寒?”
蘇明一哂,暗道:“他要是失利,難道你們這些忠臣之後,便資敵、結交賊胡?”
就在此時,殿外突然闖入一個身影,正是衝冠一怒的督軍趙德芳。此人原為明國名將,英勇之名響徹邊疆,但因與權臣舊日恩怨,早已被打壓至邊緣。此時,他怒火中燒,踏步而入,朝朱元璋跪下:“陛下,請聽臣言!”
朱元璋一時愣住,未曾意想到趙德芳會如此失態。他眉頭一皺,嚴厲道:“趙將軍,何以不守軍規,擅闖朝堂!”
“陛下,李景隆死於叛變,而朝中大臣卻在暗中商量如何借邊關霧靄之機,再造大事!”趙德芳咬牙切齒,聲音顫抖中透著憤怒,“臣親眼目睹朝中奸臣私通賊寇,密謀造反,此事不能或許!”
話音一落,侍衛立刻上前捉拿,然而朱元璋擺手制止,心中對趙德芳的忠誠似有幾分寬容。他凝視趙德芳,想起昔日戰場上的英勇模樣,對這樣的人,朱元璋內心深感敬佩。
“你所言何以為據?”朱元璋調動內心焦急的情緒,沉吟道。
趙德芳遂從懷中取出幾封書信,上面無不落滿了鮮血和汙垢。他將信件扔到地上,直視朱元璋:“這些皆是賊寇與權臣聯絡之證,供您鑑賞!”
眾臣面面相覷,竊竊私語。聲音在殿內迴響,每句話都如同寒風刺骨,更讓朱元璋心中陣陣不安。可他知道,事情並不如表面所見的那麼簡單。由於朝中權臣本就情根深厚,屢屢挑撥與權力的遊戲,早已成了一場傾軋。
“你膽敢汙衊朕之大臣,想必是賊黨所派,意圖謀反!”王允怒火中燒,面紅耳赤。
“王大人所言豈非反轉?我忠心為國,毫無私心!”趙德芳竭力證明,一時間,整座輔政殿的氣氛愈發緊張。
朱元璋的臉色微微變換,內心暗思:“此事需查個水落石出,切不可因小失大!”於是他劍眉微皺,緩聲道:“趙將軍,此事雖棘手,但朝中奸邪若有,那是關乎國計民生,不能不查。”
趙德芳目光如電,心中感慨,這明帝國的江山果然有些不易。然而朝堂之事難比戰場,看來朝中權臣的劍拔弩張比外敵更為緊迫。
深夜,朱元璋把趙德芳留在宮中,心中暗自加碼:“終究此員將才,若能掌握在我手中,倒也不錯。”然而朱元璋對他心中也是防備,即便是侍衛也無法見許多內情,朱元璋便讓他在偏殿暫息。
第二天,朱元璋漸漸平復心情,派人暗查。數日之後,果然有子弟牽扯到這一驚天大案中,賊寇與朝中權臣的聯絡浮出水面。此時,部分大臣的面孔已無可避免地染上了罪行的影子。
趁機而入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