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愛妃家的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總結一下就是,朔將兵驕惰,不練陣敵軍。軍隊長期處於和平時期,不加訓練驕橫懶惰不堪,軍需物資要什麼沒什麼,其中軍糧充其量只有帳面上的一半。

總之,就是河朔一百多年沒有打仗了,依靠這樣的軍隊打仗,一旦打起來,恐怕要誤事。

這時,童貫的自信心一下子受到了打擊,畢竟帶兵20多年,這種情況不容樂觀,使他不由得不小心謹慎起來。

但朝廷大軍已經出發不可能半途班師,童貫也只好硬著頭皮繼續進軍。

童貫無奈想起了勸降的手段,以宣撫司的名義向遼國境內揭榜示眾:

幽燕一方本為吾境,一旦陷沒幾二百年。彼者漢蕃離心,內外變亂,舊主未滅(指天祚帝還沒死,就另立新帝),新君纂攘。哀此良民重罹塗炭,當司遵奉睿旨,統率重兵,巳次近邊。

奉辭問罪,務在救民,不專殺戮,爾等各宜奮身早圖歸計。

有官者復還舊次、有田者復業如初。

若能身率豪傑別立功效,即當優與官職,厚賜金帛;如能以一州一縣來歸者、即以其州縣任之;如有豪傑以燕京來獻,不拘軍兵百姓,雖未命官便與節度使、給錢十萬貫、大宅一區。

惟在勉力,同心背虜,歸漢永保安榮之樂,契丹諸蕃歸順亦與漢人一等。

已戒將士不得殺戮一夫,儻或昏迷不恭,當議別有措置。應契丹自來一切橫斂悉皆除去。雖大兵入界,凡所須糧草及車牛腳價並不令燕人出備,仍免二年稅賦。

……

好個洋洋灑灑的榜文,關鍵是人家理睬你嗎?

顯然沒有,童貫派人入高陽關派說降守將耶律淳,被耶律淳殺死,耶律淳大怒,大罵宋人是背棄盟誓,不義之師。

大軍征戰,難到真的會不戰而屈人之兵?童貫和宋徽宗實在是過於幼稚。

“已戒將士不得殺戮一夫,儻或昏迷不恭,當議別有措置”。

換句話說,也就是已經命令將士不得殺戮一個人,如果有違犯的,就要軍法嚴懲。既然是打仗,怎麼可能不殺人?

可能宋徽宗的原意是不殺一個老百姓,或放棄抵抗的軍人。但童貫為了拍馬屁,也昏了頭了,把皇帝的話原封不動的釋出了出去。

也可能是馬植的話讓他自我感覺太好了,認為根本不需要動刀動槍,只要在邊境上把10萬軍隊一擺開,燕人就會乖乖的歸順過來。

總之,不論是廟堂之上,還是前線最高長官,都太輕敵了,都自我感覺太好了。這一切的來源,就是錯誤的相信馬植的鬼話。

馬植此人雖然在歷史上沒什麼名聲,但是熟悉北宋與金國之間歷史的人,對此人就不會如此無視了。

宋金之間的海上之盟,是他牽的頭!

宋金夾擊遼國,也是他在鼓動,為之上下奔走!

他雖然在史書上不出名,但在這段歷史中,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

……

見自己的勸降使者被殺,童貫大怒,下令大軍進軍,宣傳弔民伐罪之意,卻不見有遼地漢民簞食壺漿出迎“王師”。

實際上,燕雲漢民已經習慣了遼朝對他們的漢化統治,他們並沒有中原漢人那種強烈的夷夏觀念。

只有少數遼朝官員因高官厚祿,和宋朝私下來往,最後獻城納降的。

童貫大喜,在召見了這些人之後,大軍繼續開拔北上。

童貫到了河間府分軍,10萬大軍分為東、西兩路軍。

以雄州和廣信軍為東西路軍的防區。

以种師道統率東路兵。

王稟率領前軍,楊惟忠率領左軍,种師中率領右軍,王坪率領後軍,趙明、楊志率領選鋒軍。

种師道以都統制兼東路軍總指揮自領中軍。

宋軍陣法由西軍常用的五軍陣發展調整成了六軍陣,即前後左右中軍再加選鋒軍的陣式。

辛興宗統率西路之兵。

楊可世、王淵統率前軍,焦安節統率左軍,劉光國、冀景統率右軍,曲奇、王育統率後軍,吳子厚、劉光世統率選鋒軍,並聽劉延慶節制。

高陽關城外,宋軍旌旗陣陣,大軍營壘駐紮,而在他們面前就是界河白溝。

宋軍主帥大帳內,童貫和种師道,辛興宗等人聚在一起議事商量進軍事宜。

“童相,現在我大宋諸路大軍齊至,不知童相準備如何進兵?”

种師道抱拳詢問道。

“哈哈哈……”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夏寒依
歷史 連載 12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