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香兩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張家之人跪了一地,這氣氛可就變得奇怪起來。

在大宋這個許多人身權利還沒被徹底剝奪的王朝,即便是普通百姓打官司也是站著聽審的,並無下跪之規……當然自己願意跪著那是自願的事情,官府在這方面並沒有硬性規定。

而現代人對於文人見官可以不跪的刻板印象來自明朝,明朝開始才有的規定——準確的是有秀才以上功名在身的人才可以不跪官員。

必須跪官是在元明時期才出現的,而此時大宋的百姓若是跪官,那多半就是有冤要伸了。

現在就在這臨安縣縣衙大門外呼啦啦的跪上這麼十幾個人,其間還站著幾個讀書人……並且縣令、縣丞、主簿都在,這怎麼看都像是出了什麼天大的冤情了,所以周圍路過的百姓不自覺的就將目光投了過來,並隱隱的圍成一圈開始進入吃瓜模式。

“這……你先起來說話,這不是堂上,你有何話待我升堂再說不遲。”縣令也沒想到對方居然這麼不要臉,直接就在這大庭廣眾的就跪下了。

“大人,草民冤枉啊!草民冤枉啊!!”那張大官人也不說自己為什麼願冤枉,就是跪在那不肯起來並且還大喊大叫的,明顯是想把事情鬧大。

無論如何,只要事情鬧得足夠大,縣令大人出於愛惜羽毛就不會把屁股坐得太歪……這可是平衡官司另一方身份的好辦法,從古至今概莫如此。

面對眾多群眾的圍觀,臨安府的縣令一時之間有些猶豫,而這份猶豫自然被那張大官人所發現了,所以他跪得越發的堅決起來……

……然後場面就詭異而又可笑的僵持住了。

“大人,我冤枉啊!”

“你先起來,起來說話,大庭廣眾這麼跪著有礙瞻觀……”

“我冤枉啊大人!”

“你……”

“冤枉啊!冤枉啊!”

“……”

那縣令也不是不曾見過如此無賴之人,但在這大庭廣眾之下,沒有了驚堂木和持棍衙役“威武”的背景,在不清楚肖恆所告究竟是否屬實的情況下,這堂堂臨安縣縣令居然只能束手無策的看著這無賴,一點辦法都沒有。

“大人別與這痴人計較,既然這人喊冤,那您就升堂審案為民伸冤啊!“肖恆建議道。

“……”縣令一愣,抱拳一拱算是謝過,回身高喊一聲:“升堂!”

旁邊衙役聽完立即跑去敲鼓……

“咚咚咚咚……”

隨著急促的鼓聲響起,衙門內當值的差役趕緊跑去大堂聽差……而縣丞與主簿則也跟肖恆見禮之後轉身離去,一時間衙門門口只剩下跪了一地的張大官人一家。

不少電影電視劇中偶爾會有那種“擊鼓鳴冤”的橋段,其實這也沒錯。不過“鳴冤鼓”這種東西實際上卻是不存在的。所謂的“鳴冤鼓”其實就是衙門的“堂鼓”而已。

縣官升堂的時候,敲響堂鼓來聚集分散在衙門內值日當差的衙役,另一方面也是告知民眾此時縣老爺就在堂上有關司直接去便可。

而所謂“擊鼓鳴冤”實際上就是縣老爺不在堂上的時候,透過敲鼓來通知縣令有人來打官司了,崔催促他趕緊升堂……當然這得是緊急事件,畢竟古代並沒有三權分立,縣老爺除了充當法官之外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若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擊鼓……呵呵。

堂鼓一直都有,但並不是專門為了鳴冤而設計的,若是老老實實等縣老爺升堂,那這堂鼓也不用自己敲。

另外真正意義上的“鳴冤鼓”其實指的是“登聞鼓”,是設在皇宮門口直接呼叫皇帝的裝置……所以只有告御狀時敲的才是真正的“鳴冤鼓”,在普通衙門是沒有這種裝置的,有的只是堂鼓。另外人們常說的退堂鼓其實說的也是衙門裡的這個堂鼓——升堂的時候敲就叫升堂鼓,退堂的時候敲就叫退堂鼓。

所以當升堂鼓敲起來的時候,周圍吃瓜百姓就更多了……而這張大官人可就傻眼了。

因為他根本沒辦法鳴冤——肖恆還沒告他呢,就算說肖恆誣告那也得是肖恆告了他之後的事了!難道現在他就要進去跟縣老爺說“有人要告我強搶民女,我冤枉我沒搶”?

這何止是傻?

可這時百姓們也都圍上來了,只要他不進去那大家就都知道他有問題了,不然為什麼在外面使勁鳴冤就是不敢打官司呢?

此時這張大官人也算是騎虎難下了……進去那是純傻子,但不進去……又要被百姓看笑話,況且今天著縣令也算是被得罪了,回頭只要肖恆再去告他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夏寒依
歷史 連載 12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