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香兩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鐵龍骨木船,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段時間,不過很快它就被全鋼船體所取代了。

其實早期的木船都是利用天然的巨大木料作為龍骨的,而木料的長度也就決定了船隻的大小。

而後隨著天然巨木逐漸被採伐殆盡,之後就開始出現利用卯榫鐵釘將細小的木料拼接成的大船,而這就是此時的南宋造船所使用的技術。

再之後的造船技術由於寶船資料已經遺失,所以正和寶船使用了什麼技術將船造得那麼巨大還是個迷。當然很多人質疑其真實性,認為以木質材料造不出這麼大的船。

不過肖恆倒是願意相信寶船的存在的,因為他身在南宋切實的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力量,其實他們比現代人差的只是在基礎知識,智力上卻與現代人沒什麼區別。

另外從古至今中國人都是最能接受新事物和新技術的,當西方還用捆紮的方式來造船的時候,中國人已經在使用卯榫結構了。

而到了南宋時期,宋人在卯榫結構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形狀各異的鐵釘。所謂爛船也有三斤釘就是指的這個時期的船隻……也許寶船上用了更先進的造船技術也說不定。

相對於東方的造船史,西方的造船業發展也面臨著種種問題,例如大號木料的龍骨問題……他們採用的方法是利用燒紅的金屬圈套在兩根木料的結合處,等金屬自然冷卻之後就會將兩根木料牢牢的綁在一起了。

當然隨著西方工業的發展,這種技術很快就被淘汰了,人們開始使用更加堅固耐用、成本也更低的鐵龍骨來取代了木龍骨。

當然在那個時期,所謂的鐵龍骨被稱為鐵肋木殼艦,一般是充作巡洋艦使用的。

所以鐵龍骨船或叫鐵肋木殼船的出現與當時的生產力有著巨大的關係……準確來說是與鋼鐵產能有著莫大的關聯。

大宋的鋼鐵年產量具體有多少各種資料眾說紛紜,從幾萬噸到十幾萬噸的說法都有,但要知道這可是南宋!在原本的歷史事件線上,直至300年後1720年的英國鋼鐵產量也不過是1.7萬噸,到了1806年英國的鋼鐵產量才剛剛達到26萬噸而已。

而且就肖恆自己觀察來看,雖然不知道此時大宋的鋼鐵產量究竟幾何,但他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鐵價卻是很非常便宜的,雖然與後世中國佔全世界50%鋼鐵產量時的低廉價格沒法比,但也只要20文一斤而已,而且這裡的斤還是宋斤。

1宋斤約等於1.2市斤,而以臨安城的消費水平來說,大碗茶1文一碗,大肉包子8文一個,鹹鴨蛋12文一枚,炸魚排15文、炸肉餅20文。

也就是說,一市斤鐵的價值差不多就是兩個大肉包子或是一塊炸魚排的錢……當然經過加工的鐵鍋、菜刀什麼的自然要貴些,但那也只是貴在鐵匠的手工費上,在鐵本身的花銷卻是不多的。

同等長度和強度的鐵龍骨價格實際上與大根硬木的價格區別不大,甚至還略微佔了些優勢……畢竟在南宋時期平原地帶已經沒有什麼大木料了,真正的大木料都要從原始森林中採伐、運送出來,光是這運費就已經飆到天際了。

而相對於鐵的價格優勢,肖恆更看重的是鐵龍骨的另一個優勢——既用既得。

相對於大型木料的風乾、加工等以及不易得的特性,鐵龍骨那可真是要多少有多少……大型鐵廠的高爐24小時不停,產出的鐵錠自然也是源源不斷的輸出到南宋各地,而肖恆專門找了一家鋼鐵批發商提前預交了定金,這新鮮出爐的鐵錠運到肖恆的鐵廠時恨不得餘溫都未散盡呢!

而且使用鐵龍骨還有其他許多好處,例如強度更高、連結更方便、結構更簡單等等。尤其是對於製造寶船級別的大型艦艇來說,鐵龍骨的優勢就更明顯了——

——若是純木建造,那還不知道需要多久的技術攻關和工匠們之間的磨合,可換成了鐵龍骨肖恆只需要熟練鋪設木板的木匠即可,很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磨合並且製造出足夠巨大的艦船來。

當然此時肖恆所要造的船並不是出於商業目,這些艦船既不是用來拉貨的,也不是用來賣的……而是用來運送人員和提供一定的武力支援的。

所以說肖恆對於艦船的需求更類似“軍艦”,他要在關鍵時刻能將所有跟著他的工人、農民、士兵以及關係戶打包帶走的!

在逃命裝備上,肖恆向來不吝嗇。

而此時造船廠剩下那些沒完成的漕船訂單,也就成為了肖恆用來打磨團隊的磨刀石。

三人邊喝邊聊,不知不覺這父子二人就鑽桌子底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夏寒依
歷史 連載 12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