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香兩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仙雲臺對面,靖安社原址。

自從肖恆回來之後整個工程進度就開始了加速,第一天就完成了水泥廣場的收尾工作,從第二天開始,一座“看樓”拔地而起。

這座“看樓”正對著舞臺,最下層由幾十根鋼筋混凝土柱作為支撐,從一層到二層差不多有三米左右的落差,而整個一層除了柱子之外則是全空的,整個上層建築沒有任何承重牆,完全靠這幾十根柱子支撐。

肖恆直接就採用了現代的施工方法——用薄木板做圍板,中間是鋼筋骨架,然後直接在圍板之中澆築水泥。

這樣水泥柱就會在施工中一點一點的升高,而本身的強度也能有足夠的保障——按照這種辦法甚至能造出非常誇張的高樓,但肖恆這邊沒有那麼大的需求,他只需要製造5層樓即可。

除了一樓是寬敞通透四面無牆之外,上面的四層都是按照仙雲臺二樓的制式……不過說起這樓,現代人可能對於二層以至於多層建築沒什麼感覺,畢竟上百層的高樓大廈已經隨處可見了,普通的樓房自然覺得稀鬆平常。

不過在以前那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裡,樓房可是許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對於這個時代最普通的勞苦大眾,甚至哪怕是臨安府內的市民階層,能在某某樓之中逛一逛吃頓飯都值得吹噓好久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從這些樓房消耗的材料就能看得出來。

由於中華大地上的文明已經延續太久了,所以對於自然資源的消耗也是驚人的。

美洲大陸上的自然資源可以支撐當地的人民奢侈的使用幾人都不能合抱的巨木生火取暖,而對於中華大地上的平民百姓來說,碗口粗的木材都已經是非常奢侈的大料了,起個房子什麼的這就是最關鍵的大梁。

一般來說一個普通民居只需要一根這樣的大梁就夠了,而一棟小樓需要多少這樣的大料呢?

答案是不計其數。

因為之所以能稱之為樓,那麼中間肯定就需要很多立柱,這些立柱每一根都要比普通百姓家中最貴重的大梁都要好!

而除了這些立柱之外,樓板之間的橫樑也需要堅實的厚重的長木料!至於樓板什麼的所用木料更是數不勝數……

……不說別的,就是仙雲臺這麼個在臨安府中毫不起眼的小樓,光是這些大木料拆出來就夠蓋出一個村莊來了!可想而知其中的奢侈。

可想而知蓋這麼個小樓究竟需要多麼巨大的成本!況且這還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小樓……至於樊樓這種東京汴梁72正店之首的名樓,有詩為證:

“梁園歌舞足風流,

美酒如刀解斷愁。

憶得少年多樂事,

夜深燈火上樊樓。”

可見多年之後,詩人回憶起年少時的美好,想到的不是金榜題名時的風光,而卻是夜遊樊樓的快樂。

而能成為那一代人美好回憶的樊樓有多高呢?不高,僅三層樓而已,當然據說它的地基築得很高,純高度應該是四層,有“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飛橋欄檻,明暗相通”之說。

所以當這“看樓”拔地而起的時候,每天都會有大量閒人跑過來看熱鬧。

而當“看樓”修築到第二層的時候圍觀者還沒覺得什麼,但等到“看樓”開始修築第三層的時候,整個臨安府都開始沸騰了……

多少年了!?

自從南遷“臨安”一來,多少年沒有見到這種三層高樓了!?

想當初,東京汴梁的繁華里,有任店、仁和店、遇仙樓、高陽正店、清風樓、八仙樓、潘樓……更是有樊樓這樣影響力甚至北至大金、南至交阯,西至回鶻、東至扶桑的名樓!

而現在呢?

往日的繁華已如浮雲般散去,留給人們的只剩下對那往日的追憶而已……

……可現在,一個剛誕生不久就紅遍整個臨安城的戲臺居然開始起高樓了!?而且還是三層高樓!?這頓時勾起了人們對於往日的追憶……而這時候不光是那些沒事幹的閒漢,就連一些士子官員路過這裡的時候都會停車下轎,看著那拔地而起的高樓回憶良久。

然而這份美好的回憶沒多久就隨著“看樓”繼續升起而變成了驚訝。

有史以來,除了佛塔之類結構特殊的高層建築之外,這還是宋人第一次見到真正意義上的四層高樓……一時之間整個臨安府都開始議論紛紛。

然而這還沒完!

當第四層也完工之後,望著繼續向上“生長”的“看樓”,整個臨安都沸騰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夏寒依
歷史 連載 12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