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翼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發動四海關係網,大量招收能說會道之徒來做宣傳。唐元盛在太原混的很不如意,這幾年因著和小爺的關係,老何對他多番照顧。現在小爺要用人,幾句熱酒灌進肚,唐元盛腦門一熱,收下二十兩安家銀子,拍拍屁股進了培訓班。
幾次宣傳跑下來,唐元盛發現藉著拉移民這優惠,自己也能撈點好處。於是在開春這一趟送人的時候,索性就往最北邊的肅州跑了一趟。
正好當時孫錚就在肅州打理新建成的新工廠,那地方不怎麼長莊稼,卻很適合長麻。各種亞麻、黃麻、青麻長的漫山遍野,當地人一般會採收打麻絲,用來紡成麻繩或織成麻袋換錢。
孫錚因地制宜,建了個亞麻紡織廠。將原本的粗麻製品拋棄,直接工業脫脂,機械紡織,製成寬幅脫脂亞麻布。成品一出來,簡直亮瞎人眼。沒人相信這麼漂亮舒適的細布和麻袋那種粗胚是同一種材料。
這個時節,絲綢的價值每匹市價十兩到十五兩之間,普通白布的價格則在每匹兩錢銀子左右。孫錚給亞麻布的市場終端定價,就是十五兩。而他給唐元盛的出廠價,只有區區五兩!而且還因為兩人舊識的原因,允許他賒賬。
唐元盛用四輪大車滿滿的裝了百匹亞麻布直奔河南,路過開封,原本只是想賣幾匹換點盤纏,結果一經亮相,就引發爭搶,百匹亞麻布當天就發賣一空。扣掉成本和鏢局費用,八百兩純利潤到手!
然後老唐就魔障了,直接把八百兩利潤全部拿出來招募流民,第二次再赴肅州時,車隊浩浩蕩蕩帶了將近一千人。
根據秦紘的政策,每個人頭允許他以出廠價買一匹亞麻布。第二趟就拉了足足一千匹,賺到紋銀一萬兩!
唐元盛衣錦還鄉,引發太原全城轟動。隨之就是前赴後繼的弄潮兒爭著要上四海的移民專線,極大的推動了移民速度。
大量人口流失,引發山西巡撫的緊張,連著向皇帝上了幾章彈劾。被秦紘噴了一句,自己沒本事,還不許人找活路,你是想官逼民反嗎?
這麼一頂大帽子扣下來,誰能頂得住?此後就再沒人敢吱聲了,反正流民在當地也是不安定因素,走了也好。
而真正讓亞麻布名震朝野,還是孫錚往宮裡送的那批布料和成衣。
這年頭的衣服,出於某種樸素思維,哪怕皇帝皇后也不可能穿到修身衣型。而孫錚送進宮的這批成衣,則完全是根據帝后和太子等人的身材,量身定製。從季節、版式,到節日慶典禮服,林林總總每人上百套。
這些衣物,尤其是貼身衣物那種舒適度,直接就讓皇帝一家淪陷。隨即就拍板決定讓肅州紡織廠承擔貢布,每年向宮裡提供一千匹。皇帝還覺得不太好意思,孫錚則完全不在乎。區區一千匹,不過是幾天的產量,根本不叫事。
打上貢品名號,就等於是皇帝代言,不火才真叫見鬼。
別看月產量過萬,但真正往市場投放,就會發現,大明的有錢人,真特麼的多。每月一萬匹,根本不夠看。當然,其中大部分最終流向都是南方,最後會隨著絲綢、磁器、茶葉等大明特產出口,導致市場上的亞麻布價格一升再升,成為超越絲綢的奢侈品。
巨大的利潤,使孫錚手頭可用資金越發充裕,推動產業佈局也越來越順利。北地邊境的小作坊如雨後春筍,爭先恐後的往外冒。自然而然的吸引到那些世家豪門的目光,這幫人別的本事沒有,對金錢的嗅覺卻無與倫比。很快就腆著臉找上門來,各種手段齊出,無非就是想來分一杯羹。
孫錚來者不拒,只要你願意出錢投資,無數專案任你挑選。只是有一條,你得把廠子建在北地,這麼一來,大家就有了共同利益,如果北境不安,大家一起完蛋。
只這一手,就讓朝堂上原本對秦紘的各種指責彈劾少了一大半。
老頭對孫錚的手段越發佩服,自己要是有這能耐,何苦宦海蹉跎數十年。
隨著各種產業遍地開花,氣運值嘩嘩往上漲,孫錚自己也開心。
到了秋收時節,一萬畝玉米,四萬畝土豆喜獲豐收。
上千名各地客商被邀請到收穫現場,共同見證了畝產超過八百的小棒槌。也品嚐了畝產超過兩千斤可菜可糧的美食。根本不必費力張羅,所有客商第一反應就是想要購買種子帶回去。
很可惜,除了幾位移民招攬工作突出的友好單位獲得少量贈品之外,其餘人拿錢都買不到。想買,明年再說!
孫錚驚喜的發現,氣運值就在這幾天,突然飆升到了六千出頭。
可能是老天覺得他太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