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李世民的決定 (第1/2頁)
八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到下方議論紛紛的大臣,李世民的眼神深邃而複雜,他輕輕捻動著拇指上的玉扳指,對身旁的王德使了個不易察覺的眼色。
大殿之內,燭火搖曳,映照著每個人臉上的神色各異,空氣中瀰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緊張與壓抑。
王德見狀,沉穩地向前邁出一步,聲音洪亮而威嚴:“肅靜!大殿之上,不得喧譁!”
他的聲音迴盪在空曠的大殿之中,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使得原本嘈雜的大殿瞬間安靜了下來,只剩下偶爾傳來的衣袍摩擦聲和遠處宮門外傳來的更鼓聲。
李世民的目光緩緩掃過眾臣,最終定格在侯君集身上,那眼神中既有審視也有幾分不易察覺的惋惜。
他冷聲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威嚴:“侯君集,魏徵所彈劾你的三大罪狀,朕今日欲聽你親自辯解,你有何話說?”
侯君集聞言,身形一震,隨即出列跪倒在地,躬身行禮,聲音中帶著幾分激動與不甘:
“啟稟陛下,臣實乃冤枉!臣領命遠征高昌,歷經千辛萬苦,跋涉萬里之遙,只為替我大唐求取白疊子,豈料那高昌王非但不配合,反而傲慢無禮,對我大唐毫無敬畏之心。臣與將士們頂著凜冽風雪,日夜兼程,唯恐誤了春耕大計,萬般無奈之下,方下令攻城,以正國威,此中曲折,望陛下明察!”
說到這裡,侯君集的聲音微微顫抖,似乎回想起了那段時光:“至於高昌王妃之事,實屬酒後失態,臣與部下慶祝勝利,一時貪杯過量,未曾想竟釀成大錯,臣願領受責罰,但絕無半點謀反之心!至於運回的財物,臣已盡數登記在冊,並悉數上繳國庫,唯餘些許私藏,實則是為陣亡將士之家屬略表心意,望陛下體諒臣之苦心。”
他抬頭望向李世民,眼中閃爍著忠誠與懇切的光芒,彷彿能穿透歲月的塵埃,回到那些年並肩作戰的日子。
“臣隨陛下征戰四方,雖未建赫赫戰功,卻也始終鞍前馬後,衝鋒陷陣,對陛下之忠心,天地可鑑!今魏大人僅憑麴智盛片面之詞,便欲置臣於死地,臣心中不服,望陛下能明辨是非,還臣清白!”
李世民聽罷,神色複雜,沉默良久。
他望著侯君集那飽經風霜的臉龐,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情感。
的確,侯君集跟隨他多年,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即便沒有顯赫戰功,那份忠誠與努力也是不容置疑的,但若因此事輕易饒恕,又恐難以服眾,更無法向那些小國展示大唐的威嚴與公正。
大殿之內,氣氛再次凝固,燭火搖曳中,每個人的臉上都映出了各自的心思與考量。
李世民站在大殿之上,深吸一口氣,胸中的決意似乎也隨著這氣息而愈發堅定。
大殿內,群臣靜默,唯有燭火跳躍,與窗外偶爾傳來的鳥鳴交織成一幅靜謐而複雜的畫面。
就在這凝重的氣氛中,李世民的目光不經意間掠過了角落中看似神遊物外的凌遊。
凌遊一身官袍,長髮隨意束起,眼神中卻閃爍著異樣的光芒,彷彿早已洞悉了這一切的紛擾,李世民心中一動,一個念頭悄然成形。
“凌遊,你覺得侯君集這三大罪狀,朕該如何處理?”李世民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迴盪,每一個字都清晰可聞,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凌遊聽到李世民這話,頓時就想開噴,你自己不想重罰,又還想安撫麴智盛,卻把這燙手山芋扔給小爺。
吐槽完後,凌游出聲道:“敢問魏大人,涼國公這三大罪狀您是從何得知的?”
魏徵聞言,正色道:“本官與大理寺卿親赴軍營,一一詢問了隨軍出征的將士,他們的證詞足以證明涼國公之罪,此外,高昌王子麴智盛亦親自向本官陳述了此事,言之鑿鑿,不容置疑。”
侯君集聞言,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如紙,感覺十分難以置信,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那些昔日的袍澤,自己對他們不薄,如今卻成了將他推向深淵的推手。
凌遊見狀,心中暗歎,表面上卻不動聲色地轉向李世民:“陛下,既然此事已有軍中將士為證,且麴智盛亦親自來長安告狀,若不重罰涼國公,恐難以平息民憤,更無法向麴智盛交代。”
言罷,凌遊故意停頓片刻,目光意味深長地掠過侯君集,後者雖心中焦急萬分,卻也只得強自鎮定。
凌遊繼續道:“然則,臣以為涼國公之罪,實則可歸結為兩點:其一,酒後失德,玷汙高昌王妃,此為大不敬;其二,貪墨財物,中飽私囊,此為不忠,至於高昌王之死,實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