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愛吃醃芹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範之心。被長江隔離的孤地馬鞍山,就成了蘇星雲的致命弱點。為了確保這片重要的鐵礦資源的安全,蘇星雲決定在這裡建造防禦工事。

當然,蘇星雲決心要建造的是最高品質、名聲顯赫的稜堡,這成為了他的首選。這些稜堡的設計精妙,城牆不斷地摺疊,確保沒有任何火力死角。在城牆的突稜和凹稜處,厚度被大幅增強,而在其他斜面部分,由於巨石和炮彈都會撞擊到斜面上,從而被卸開力道,這樣的設計使得城牆更加堅固。

實際上,蘇星雲投入巨資建造稜堡,在當時的背景下顯得有些奢侈。在那個時代,元朝的軍隊所使用的炮主要是滑膛炮,這些炮火很難打穿稜堡,更不用說轟開和州那種外磚內土結構的城牆了。而元軍在攻城時,更多地是使用投石機,也就是所謂的回回炮,至於火炮攻城,其主要目的是殺傷城牆上的人員,而不是與堅硬如龜殼的城牆正面交鋒。在後來的戰事中,蘇星雲領地中的火炮射程一直壓制著對手,能夠打到稜堡上的遠端重型武器極為稀少。而當蘇星雲統一全國之後,這批當年建造的稜堡,更多地是成為了歷史的見證,具有紀念意義。

此刻,在蘇星雲的一聲令下,大量的紅磚和水泥被緊急運送到幾個關鍵的工地上。在黃州領地的東邊,幾座堅固的稜堡巍然屹立,有效地阻擋了南京方向對領地的直接威脅,形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而在如皋縣的基地,兩座稜堡也開始肩負起守護沿海基地的重任。隨著這些建設的推進,在 1345 年下半年,蘇星雲領地的防守壓力大幅減輕。在這一年裡,共和軍出人意料地沒有任何戰事發生。蘇星雲在度過了開局的艱難時期後,開始步入了一條韜光養晦、和平崛起的道路。

此時,海外領地領地開始展現出強勁的生產活力。自從基隆煤礦投入生產以來,大量的煤炭資源開始源源不斷地供應給黃州領地和本土的三號鋼鐵廠。與此同時,原始的化工產業也在海外領地悄然興起,三酸兩鹼的產量日益增長。到了1345年十月份,海外領地領地已經有六十萬移民落戶,其中絕大部分是農民。在這片廣袤而肥沃的土地上,得益於優質的鐵質農具、畜力以及新興的蒸汽動力,海外領地的糧食產量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

在蘇星雲的宏偉規劃中,海外領地這片土地在合成氨工業出現之前,需要承載至少300萬人口。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海外領地只能養活300萬人,而是指只有達到這個人口規模,才能確保海外領地肥沃的土地不被荒廢。當海外領地的人口超過300萬時,就意味著可以開始向南洋各島擴張,爭奪更多的土地資源。然而,在未來的一百年裡,人口的增長還遠遠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土地擴張。如果某一地區的人口過於密集,而又缺乏工業區的支撐,僅僅依靠第三產業來養活多餘的人口,這無疑是對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底層的農業人口辛勤勞作,養活著龐大的文官管理階層以及為他們服務的第三產業人群。在古代中國,一位達官貴人出行時,往往會有大批僕人前呼後擁,這些圍繞著顯貴的僕人就是第三產業的人群。他們與現代第三產業面向大眾服務的模式不同,這些人只服務於貴族階層。因此,蘇星雲對於原時空裡某些人所說的“每次改朝換代都要殺一輪中國人,以此空餘出土地來解決矛盾”的觀點持有相反的看法。他認為,並不是每次改朝換代都要屠殺農民,而是應該清理那些盤踞在高層的貴族食利階級,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真正給農民帶來災難的,往往是那些不從事生產、只會舞文弄墨的文字遊戲高手。他們掌握著輿論,剝削著大眾。

中國的土地是有能力容納2億人口的。然而,歷史往往顯示,當人口達到一億時,就似乎觸及了某種極限。這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那些脫離實際的文人管理者的錯誤。

蘇星雲志不在此,他不會效仿前人建立一個王朝,然後留下皇族血脈,等待幾百年後的覆滅。他決心推行一種超越時代的制度,儘管這樣的制度對於他所處的時代來說可能過於先進,但他仍然堅定不移地決定克服一切困難,堅定地走下去。

其他小說推薦閱讀 More+
神經,害的我笑了一下

神經,害的我笑了一下

古希臘掌管答辯的神
其他 連載 8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