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翌日承慶殿
李世民:“致治之本,惟在於審。量才授職,務省官員。若得其善者,雖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縱多亦奚為?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載在經典,不能具道。
這些天朕一直在想一些事情,大唐三省七部九寺各司,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朝廷的詔令竟然還會有人推遲執行。
就拿這次的蝗災來說吧,盡然有那麼多的官員對賑災事宜翫忽職守,要不是太子以雷霆手段處置了他們,那關中必然大亂。
如果是打仗的時候,如此的拖沓,就是你有再多的兵馬,也會被打得一敗塗地,所以,朕決定立即並省官吏。
那些佔著官位無所事事的官吏們,靡費朝廷的俸祿不說,廢弛朝政,無事生非,互相掣肘,這是要誤國誤民的。”
殿內的眾人都知道,這次關中蝗災讓朝廷冗員的問題徹底的暴露了出來。
讓太子不得不用強硬的手段來處理這次的災荒,這也讓不少官員都上書彈劾太子,嚴重的甚至說太子有謀逆之心,洛陽的事他們多少都是知道的。
在加上鄭善果這個奇葩,也讓猶豫了很久的皇帝終於下決心並省官吏。
讓李世民意外的是魏徵這個平時眼睛不揉沙子的老傢伙一樣不發,低著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但是一向沉穩的岑文字第一個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並省官吏一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關中蝗災剛過,百廢俱興,如果現在就並省官吏,恐怕會出亂子的。”
李世民:“正是因為百廢待興,朝廷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要儘速解決這件事,”
岑文字見皇帝如此的執拗感到十分的頭疼,只能再詳細跟皇帝闡明並省官員的利弊,希望能改變李世民的看法,畢竟因為幾頂烏紗帽去得罪那麼多人是不值得。
“既然陛下執意要並省官吏,那麼必須要追本溯源,弄清楚這麼多官吏究竟是從那來的,官吏冗雜之害始自武德初,至今已有十餘載了。
武德皇帝晉陽起兵後,為了籠絡前朝的官員和當地的鄉紳,不得不大量的封官。
據吏部存檔記載,在進軍關中的途中,就曾經有一天,有錄用上近千名官員的記錄啊。
因為如此之多的人出來做官,原本一個人能幹的事情,現在就不得不委給三個人、五個人、乃至更多的人去做。
岑文字說的是實話,李淵為了儘快的佔領關中,以謀求爭霸天下,對來投的官紳一律錄用,也顧不得考慮官員的才能及品格,更不要提冗員的問題了。
要知道那時候李家也不過是群雄中的一員,並沒有把握能夠擊敗他們一統天下。
不過這麼不能說李淵做出錯了,但當時的各路諸侯都是這麼幹的,很多地方頭一天還是夏王手下的官吏,第二天鄭王的軍隊來了,搖身一變立馬就變成了鄭王的忠臣,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這也是亂世中官場的形態,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就官員忠誠的問題,李承乾曾經問過李剛,忠臣是因為數量上少才被歷史所記住的嗎,李剛的回答說不可因水清而獨用,水濁而偏用。
是啊,官員們也是人,是人就都有私心,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官員都選擇隨波逐流的原因。
房玄齡:“是啊,據說武德皇帝也曾深察其害,曾經動過並省官吏的念頭。”
還沒等房玄齡說完,岑文字立刻就把話接了過去:“但武德皇帝並沒有辦這件事情,為什麼呢,因為武德皇帝非常的清楚,封官是收攏人心鞏固皇權的一種手段。而摘掉別人的烏紗帽是要得罪人的啊。
陛下,武德皇帝開創大唐基業,除了他英明神武之外,在授官這件事上也是受益匪淺啊。
陛下收攏這點人心著時實屬不易,但要失去它,卻不費吹灰之力啊。”
岑文字的話李世民陷入深深的沉思,朝中官員盤根錯節,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朝局的動盪。
如果沒有妥善的辦法,那按岑文字說的那樣作就是唯一的選擇,但這讓一向好強的李世民又怎麼能安心呢。
散議後,李世民讓李承乾去向告病在家的杜如晦討注意,而他自己則溜達到燈火通明的弘文殿,因為今夜弘文殿值事大臣是長孫無忌。
李世民:“輔機這幾年你是熬得夠狠的,朕數過,你上傳下達的文牘,一天最多有七百二十五份。”
長孫無忌:“陛下你還記得這麼清楚啊,臣也不想這個樣子,可是沒有辦法。
您看現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