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普通通普通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等輔政大臣因年老等原因逐漸退出政治舞臺,年輕的明英宗開始親政,而他身邊逐漸聚集起了一批如王振這樣的宦官。王振本是一個落第秀才,後來淨身入宮成為宦官。他憑藉著狡黠與善於迎合明英宗的喜好,逐漸獲得了英宗的寵信,進而掌握了很大的權力,在宮廷內外橫行霸道,干預朝政。他常常利用英宗的信任,打壓異己,為自己謀取私利,為土木之變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
三、土木之變的經過
(一)王振專權與決策出兵
王振本是一個落第秀才,因仕途不順而選擇淨身入宮成為宦官。入宮後,他憑藉著自己的小聰明和善於揣摩人心的本事,很快就發現了明英宗這個年少皇帝的喜好。他經常給英宗講一些歷史上的英雄事蹟,尤其是那些帝王親征建立赫赫戰功的故事,這讓英宗十分嚮往。同時,王振也善於迎合英宗的其他喜好,比如為他蒐羅各種新奇的玩意兒,陪他玩耍等。就這樣,王振逐漸獲得了英宗的寵信,開始在宮廷中嶄露頭角。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振的權力越來越大,他不僅在宮廷內呼風喚雨,還開始干預朝政。他利用自己與英宗的特殊關係,將許多朝廷官員拉攏到自己身邊,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小團體。這個小團體在朝廷中橫行霸道,排擠那些不服從他們的官員,使得朝廷內部的政治生態日益惡化。
當時,瓦剌部也先以明朝減少對其賞賜等為由,率領大軍南下侵擾明朝邊境。面對這一情況,王振出於自己的虛榮心以及想要在軍事上建立功勳的私慾,極力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他向英宗吹噓說憑藉明朝的大軍,定能輕易擊敗瓦剌,成就一番偉大的軍事壯舉。他還說,英宗親征不僅可以展示明朝的軍威,還能讓英宗像他的先輩那樣在戰場上建立赫赫戰功,名垂青史。
明英宗年少氣盛,對王振的話深信不疑,而且他也渴望像自己的先輩那樣在戰場上建立赫赫戰功,於是不顧朝中眾多大臣的反對,決定親率大軍出征。朝中許多大臣深知此次出征的危險性,紛紛上書勸諫英宗。他們指出,大軍出征準備不足,士兵訓練不夠,後勤保障困難等諸多問題,但英宗根本聽不進去,執意要出征。
(二)出征與行軍過程中的亂象
明英宗此次出征,率領了號稱五十萬的大軍,但實際上這支軍隊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軍隊的集結十分倉促,許多士兵是臨時從各地衛所抽調而來,彼此之間缺乏配合與訓練。由於時間緊迫,各地衛所接到出征命令後,只能匆忙抽調士兵,這些士兵來自不同的地方,之前並沒有在一起訓練過,對彼此的作戰方式和習慣都不熟悉,很難在戰場上形成有效的協同作戰能力。
其次,後勤保障也極為混亂,糧草、輜重等物資的供應跟不上軍隊的行軍速度。明朝當時的後勤運輸體系存在著諸多漏洞,負責運輸糧草的隊伍組織鬆散,運輸效率低下。而且,在出徵前並沒有對後勤保障進行充分的規劃和準備,導致在行軍過程中,糧草經常短缺,士兵們吃不飽飯,這對士氣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在行軍過程中,王振更是肆意妄為。他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竟然要求大軍繞道他的家鄉蔚州,說是要讓家鄉父老看看自己如今的榮耀。然而,當大軍快要到達蔚州時,王振又擔心大軍踩踏了他家鄉的莊稼,於是又改變路線,讓大軍折返。就這樣,大軍在來回折騰中,疲憊不堪,士氣低落。而且,在大軍折返的過程中,又遭遇了惡劣的天氣,暴雨傾盆而下,道路泥濘難行,這使得行軍更加困難,士兵們怨聲載道。
(三)土木堡之戰的慘敗
當明朝大軍行至土木堡時,已經是疲憊之師,且陷入了瓦剌軍隊的包圍之中。土木堡地勢較高,周圍水源稀少,明朝軍隊被困在這裡,面臨著嚴重的缺水問題。士兵們由於長途行軍,又缺乏足夠的食物和水,體力已經極度透支,戰鬥力更是大打折扣。
瓦剌軍隊看準時機,對明朝軍隊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明朝軍隊由於士氣低落、缺乏訓練且指揮混亂,根本無力抵抗瓦剌的進攻。在激烈的戰鬥中,明朝軍隊死傷慘重,明英宗也在混戰中被俘。王振則在混亂中被憤怒的將士們殺死,以洩心頭之恨。
這場戰役,明朝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大量的文臣武將戰死沙場,其中包括英國公張輔等一大批經驗豐富的將領,明朝的精銳軍事力量在此戰中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而且,在戰鬥過程中,許多士兵因為缺水和飢餓,甚至連抵抗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瓦剌軍隊衝過來,然後被殺害或俘虜。
四、土木之變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