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普通通普通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吳郎》中,杜甫透過描寫一位貧苦老婦為了生計,不得不冒著被人呵斥的風險,到鄰居家的棗樹上打棗的故事,展現了底層人民在貧困生活中的無奈和掙扎。他在詩中勸告吳郎不要阻止老婦打棗,因為“不為窮困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體現了他對貧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此外,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杜甫雖然自身處於茅屋被秋風刮破,一家老小在風雨中瑟瑟發抖的困苦境地,但他卻能推己及人,想到天下還有無數像他一樣的窮苦“寒士”,併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希望能有足夠的房屋讓天下窮苦的讀書人都能過上安穩的生活。這不僅體現了他對自身苦難的豁達態度,更展示了他對天下窮苦人民的深切關懷。
(二)對戰爭災難的呈現
安史之亂使得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杜甫在許多詩作中都有體現。
《石壕吏》是杜甫反映戰爭災難的經典之作。這首詩透過描寫差吏夜晚捉人服役的場景,展現了戰爭時期百姓家破人亡、被迫從軍的無奈。詩中的老婦一家,三個兒子都被徵去從軍,其中兩個已經戰死,如今家中只剩下老婦、兒媳和一個尚未斷奶的孫子。然而,即使如此,差吏依然不放過這家人,老婦為了保全兒媳和孫子,不得不挺身而出,被差吏帶走。老婦一家的遭遇,是千千萬萬戰亂中家庭的縮影,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對人民生活的巨大破壞。
在《兵車行》中,杜甫以一個出征士兵的視角展開敘述,詳細講述了徵兵過程中的種種亂象以及士兵和家人的痛苦。詩中描述了“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的出征場面,以及士兵們“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的離別之苦。同時,還揭示了戰爭的非正義性,如“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批判了統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而不斷髮動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無盡災難。
(三)對政治腐敗的批判
杜甫對當時官場的黑暗、官員的 腐敗無能也多有批判。
在《贈花卿》中,杜甫看似是在描述花卿家中音樂美妙,“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但實則隱含著對某些權貴僭越禮制等不當行為的諷刺。因為在古代,音樂的使用是有嚴格等級規定的,而花卿家中的音樂如此美妙,顯然是超出了其應有的規格,這反映出政治生態的不良。
在《麗人行》中,杜甫透過描寫楊氏兄妹出遊的奢華場面,“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展現了楊貴妃家族的驕奢淫逸。同時,他也透過“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當有悔”這樣的詩句,暗示了楊氏兄妹在朝廷中的權勢熏天,以及他們對朝政的不良影響,批判了當時政治的腐敗。
(四)對民生疾苦的關注
杜甫關注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他的詩歌中常常能看到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注。
除了前面提到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在《春望》中,杜甫面對安史之亂後的山河破碎、城春草木深的景象,發出了“感時花濺淚, 時鳥驚心”的感慨,表達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他看到了戰亂對百姓生活的影響,百姓們在戰亂中流離失所,莊稼無人耕種,衣食無以為繼。
在《登高》中,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詩句,雖然表面上是在抒發自己的個人情感,但實際上也反映了他在長期漂泊生活中所看到的百姓們同樣處於困苦、疾病纏身的狀態。他的情感是基於對現實的深刻洞察和親身經歷,體現了他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注。
四、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藝術特色
(一)敘事手法的嫻熟運用
杜甫善於透過敘事來反映現實,他的敘事詩往往有完整的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動的細節描寫。
以《兵車行》為例,這首詩以一個出征士兵的視角展開敘述,詳細講述了徵兵過程中的種種亂象以及士兵和家人的痛苦。詩中首先描繪了出征的場面,“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般看到了士兵們出征時的威武景象。接著,透過士兵們“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的離別之苦,展現了士兵們對家人的眷戀和對戰爭的恐懼。然後,又透過士兵的敘述,揭示了戰爭的非正義性,如“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整個故事有起有伏,情節完整,人物形象鮮明,使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戰爭給普通百姓帶來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