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老夫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帝的話一出,滿朝的大臣都愣了,皇帝的糧食在哪裡,他們怎麼不知道。
“陛下此言當真?”楊榮忍不住問道。
“是不是真的今天糧車進京城就能見到,朕在這裡奉勸一下那些心存僥倖之人,不要嘗試以身試法,朕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一場圍堵皇帝的戰爭被皇帝一句‘朕有的是糧食’給攻破,若是皇帝有糧食,能夠維持京城百姓的消耗,他們做的就是無用之功。他們這麼與皇帝對抗本來就是覺得皇帝手中沒有糧食,根本撐不下去,可是皇帝手中若是有糧,糧商對抗下去受損失的就是他們自己。
他們對抗皇帝是為了獲得利益,而不是損失利益。不過還是有人認為皇帝是在虛張聲勢,下朝之後便有不少人趕往朝陽門,去看到底有沒有糧船或者糧車進城。
然而就在他們等的心焦的時候,有人前來報信說糧車從宣武門(原順城門)進城了。眾人大驚,怎麼會有糧食從宣武門進城,這糧食來自哪裡?
糧食來自哪裡?看看押運糧食的人就知道了,這是房山直隸州送來的糧食。
知州唐三任親自組織百姓押運糧食,房山是山區縣肯定不是產糧大縣,每年的將是也就將將夠本縣消耗,算上剛歸附的良鄉縣也就有少量的盈餘。
既然房山沒有糧食,這糧食又從哪裡來的。這就要從房山縣的定位說起,作為皇帝直接控制離京城最近的地盤,不可避免的要承擔一些新政的試點,而且房山還要建立孤兒學堂,紡織工廠。
這就需要大量的人口支撐,房山本地的產出又無法支撐這麼大的糧食消耗,只能外購糧食儲備。
好在房山這兩年大搞生態養殖,農副產品的大量產出讓房山百姓的收入倍增,同時也給縣衙帶來大量的稅收。
因為這種農副產品的生產並不在正稅之中,這筆多出來的錢就在皇帝陛下的特批下留在了房山,用於大量採購糧食。
兩年的時間房山縣已經儲備了超過三十萬石的糧食,這些糧食直接用於供應新政新增人口使用。
如今京城糧食出現了問題,朱瞻基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房山的存糧,悄悄安排人去房山通知唐三任運二十萬石糧食進京。
唐三任接到皇帝的通知不敢怠慢,立刻組織縣內百姓為皇帝運糧。房山縣百姓一聽是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皇帝陛下遇到了難處,快沒飯吃了,紛紛踴躍報名參加運糧隊,甚至表示自帶乾糧,不佔公家便宜。
受到朱瞻基深刻影響的唐三任知道與百姓建立起來的信任關係非常不容易,可是破壞起來卻非常的容易。
運糧也用不了這麼多人,為了不打擊老百姓的積極性,唐三任當場表示,按照抽籤方式每個村子十戶抽一丁,抽中的百姓自帶車輛為京城運糧,食宿州衙全管了,運糧行動完成後,參與的壯丁每丁給予一貫報酬。
唐知州的話引來百姓的歡呼,以前朝廷徵發徭役什麼時候給過錢,不讓老百姓搭錢就是良心官吏了。雖然這是運糧不是徭役範疇之內,但是官府什麼時候講過理。
對於這種抽籤抓鬮的方式,老百姓是喜聞樂見的,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才是最公平的方式,抽中了是自己的運氣,抽不中自認倒黴。
很快透過抽籤,唐三任組織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運糧隊伍,每人趕兩輛牛車,每車十石糧食。
這樣運糧一趟正好能運兩萬石,兩天跑一趟,差不多二十天的時間就把二十萬石糧食運完。
這是最壞的打算,投入二十萬石控制京城的恐慌情緒,只要穩住百姓的情緒,也許用不了二十萬石糧食就能把京城百姓安穩住。
引起恐慌的從來不是物資,而是人心,只有將百姓恐慌的人心穩住,才不會被有心人牽著鼻子走。
即使一個月內二十萬石糧食不能穩定局勢,那些人還想再拼一下,周恂如在江南採購的糧食在一個月內也差不多到了京城。
那些人真要這麼玩兒,正好皇家可以借勢成立一家糧食商行,未來海外運到天津的糧食除了軍糧之外,也要有一個安穩的銷售渠道。
既然不想幹那就永遠也別幹了,老子手握軍隊,會害怕一群只會動嘴皮子的人嗎?
唐三任指揮著運糧車隊進了宣武門,過了菜市口拐個彎就到了皇城的正門大明門外。
朱瞻基早已經坐在大明門的城樓上等待著唐三任的到來,看到遠處走來的車隊,朱瞻基帶著一眾文武親近之臣順著走馬道下了城牆,守門的羽林軍(御馬監與侍衛千戶合併後的新軍名)將士開啟城門放下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