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老夫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鄭和與王景弘的陪同下,朱瞻基一行來到上海縣。眾人從吳淞口登上陸地,這片地區就是後世著名的浦東新區。
現在卻是一片蠻荒之地,由於大海的潮汐原因,使得這片土地鹽鹼化嚴重,根本無法耕種,只有一些百姓偷偷摸摸的煮海獲取私鹽。
看著這片荒涼的土地朱瞻基豪情萬分的指著這片土地對鄭和與王景弘說道:“今年你們要把這一片荒地全部買下來,今後這裡將建設一個龐大的織造基地。你們水師要看守好長江口,不得讓任何私人船隻偷偷出海。”
“太子殿下,這樣一片荒地要想利用起來得花多少錢糧啊?”王景弘看著滿地蔞蒿的荒地,有些擔心。
“正因為是荒地,我們才能用最小的代價將地拿過來,若是佔了好地,本地士紳會乖乖同意將土地出讓嗎?我們拿來土地又不是為了耕種,而是用來建設織造工業基地,是幾條大河的交匯之地,水力充沛,未來完全可以利用水車做為動力,用做織造工業的動力。”
鄭和與王景弘二人已經對太子殿下最近頻繁提及的工業一詞熟悉起來,明白太子所說的工業就是織造工坊。太子殿下對於工業有著極大的熱情,對農桑之事卻很少提及。
衣食乃是人生存之根本,沒有農桑哪裡來的衣食,他們感覺太子殿下有點本末倒置了。
“殿下,自古當權者首重農桑,這也是我華夏能夠延續千年的根本原因,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殿下不重農桑之事,下面就更不重視農桑之事,就算大明的絲綢織的再多,瓷器燒的再多也不能當飯吃,若是我大明百姓人人爭利,為了利益改稻為桑,江南糧秣重地早晚會無糧可用。”鄭和拱手對朱瞻基勸諫道。
不得不說,鄭和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政治眼光在大明這個時代都是出類拔萃的,對於鄭和的預測朱瞻基這個能夠透視未來者,非常清楚的知道再往後百年江南原本的產糧重地所需糧食還要從湖廣進口,大明的諺語也從‘蘇湖熟天下足’,改為了‘湖廣熟天下足’。
這也可以看出永樂大帝的識人之明,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細思之下不難發現仁宣兩朝的政治班底都是永樂大帝留下來的。無論是三楊內閣,還是夏元吉等能臣都是永樂時期成長起來的。
對於鄭和的勸諫朱瞻基深以為然,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士農工商缺一不可。之所以現在朱瞻基不願意插手農業,是因為農業才是王朝的根本,別看朱瞻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對方方面面進行改變,可是對王朝最重要的土地朱瞻基碰都沒有去碰。
朱瞻基的這些行為在士紳官員眼裡頂多就是個不務正業的紈絝,放著好好的太子不當,非要去做滿身銅臭的商賈。
這些行為並沒有影響士紳的根本利益,就算是臨清稅關這種在士紳眼中的攔路打劫行為也不過是太子想要斂財而已。只要不動土地利益,士紳就能忍耐。
“孤不是不重視農桑,而是這農桑都把持在權貴手中,牽一髮而動全身。在沒有足夠的實力之前,孤是不打算對土地進行改革。不動土地問題,不等於不重視糧食安全,這也是孤要求你們出海回程時主要以糧食為貿易物資的原因。
一旦開始對土地動手,就必須做好一年甚至兩年我們收不到一顆糧食的最壞的打算。這時候要是沒有糧食儲備那就等於把自己給埋了。”
說實話,鄭和對朱瞻基的解釋並不滿意,在他看來農桑問題如何重視也不過分,哪能聽之任之。不過太子殿下已經給足了他的面子,能夠耐心跟他解釋。
鄭和看得出來,太子殿下對他很尊重,鄭和不知道太子殿下為何會對自己如此尊重,這種尊重是發自內心的敬仰。
“殿下,南洋糧食產量最大的兩個地區,一個是占城,一個暹羅。其他地方的那些蠻夷全如猴子一般,吃飽了就靠在樹底下休息,南洋沒有冬夏之分,可以食用的吃食豐富,他們根本不用賣力耕耘就能填飽肚子。
如此豐富的資源造成了他們懶惰的思想,飢寒交迫在他們的那裡根本就不存在。在這些地方我們要想交易,只能交換一些寶石與提煉並不存的金銀。”
“這麼好的地方,若是給我大明百姓,不出幾年就會變成一個新的糧倉。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南洋註定是我大明興盛的基石。”
“南洋地方是好,不過我大明福建嶺南的百姓還能適應,若是其他地方的百姓卻很難適應。一個瘧疾就是殺人的最大凶手,若是不能有效防治瘧疾,大明百姓根本在南洋站不住腳。即使有少部分人能夠堅持活下去,在當地土人佔多